年轻时的辛弃疾从北方偷偷跑回南方,希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曾在前线战斗,并训练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但南宋朝廷更倾向于议和,导致主战派的辛弃疾受到排挤和打压。他最终选择了隐居在江西上饶,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之后他创作了许多充满伤感之情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对国家的担忧。
这首《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正是辛弃疾坚定的信念和期望的表达。他告诉子孙后代,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不应忘记自己的祖国,要收复北方的失地。这首词真挚而深情,与陆游的《示儿》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辛弃疾已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并以深情的口吻向子孙传达了自己的期望。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每个人都会老去,最终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但辛弃疾早已置之度外。最令他痛苦的是,他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再也无法看到祖国的统一,这种打击令他痛不欲生。因此,在这首词中,他将自己的无奈和对子孙的期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得淋漓尽致。
词的上片回忆了过去的岁月,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字里行间。他经历了许多事情,如今却像过眼云烟一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他的身体越来越衰弱,像是秋天的蒲柳,还没有老去,但已经先衰败了。如今,他每天都在思考,这一天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其实,我只能是喝酒、出门游玩,然后回家睡觉。
词的下片则交代了后事,但更多的还是告诉子孙要建功立业,收复北方的失地。今后料理家中的事物,只能交给你们了。只要官府催交税赋,你们一定要按时交纳,家中的开支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妥善安排。他现在也管不了太多的事,只能管竹管山管水。在这几句中,辛弃疾更多的是想到了国家,然后才是交代身后事,可见他始终把国家放在第一位。
辛弃疾在这首《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现实的无奈和对后事的交代。一个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心中没有死亡的恐惧,更多的是对祖国的思念,并希望子孙后代能按照自己的期望行走。这样的作品,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