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其发生往往与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有关。大便溏薄而形势缓者为泄,大便清晰如水而直下者为泻。泄泻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春秋两季尤为多见。
泄泻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如外邪侵袭、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劳倦伤脾或久病年老等。其基本病机是脾胃受损、湿困脾胃。虽然病位主要在肠,但与脾肝肾密切相关,其中脾虚湿盛是导致泄泻的常见原因。
在治疗泄泻时,首先需要辨别寒热虚实。
- 若大便清稀,完谷不化,多属寒证,治疗时需温中散寒。
- 若大便黄褐色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则属热证,治疗时需清热利湿。
- 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绝按压,泻后痛减,多属于实证,治疗时需消食导滞。
- 若病程较长,腹痛不严重,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肢体冷,多属于虚证,治疗时需健脾益气。
由于泄泻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因此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以下是六种主要的泄泻证型及其治疗原则:
一、寒湿证 临床表现为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食欲不佳,有时伴有怕冷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治疗上需芳香化湿、疏表散寒,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方。
二、湿热证 临床表现为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不畅,粪色黄褐色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治疗时需清热利湿止泻,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加减方。
三、食滞证 临床表现为腹痛,泻下粪便臭如坏蛋,泻后疼痛缓解,并伴有不消化的食物,脘腹胀满,吐酸臭,不欲饮食,舌苔厚腻。治疗时需消食导滞、和中止泻,可用保和丸的加减方。
四、脾胃虚弱证 临床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泻,有不消化的食物,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适,面色萎黄,肢体倦怠乏力,舌苔泛白。治疗时需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
五、肾阳虚衰证 临床表现为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舒适。形体肢体寒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治疗时需温肾健脾止泻,可用四神丸加味药。
六、肝气乘脾证 临床表现为胸胁胀闷,唉气食少,每因情绪变化而腹痛泄泻,舌淡红。治疗时需抑肝扶脾,可用痛泻药方加减。总之,慢性久泻以脾虚为主,治疗上当以健运脾气为主,并辅佐化湿利湿。若夹杂肝郁者,应注意配合扶脾的药。
对于泄泻,了解其病因病机至关重要。只有明确致病原因,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泄泻的中医辨证论治,先分清寒热虚实,和脾肝肾关系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