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恐艾朋友们,大家好。在我们继续探讨如何走出恐艾症的过程中,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建议,帮助大家尽量避免再次受到艾滋病信息的刺激,从而减轻心理创伤。零八、零九年时,恐艾人群的数量并不像现在这么多,当时大家不像现在能够随时随地上网搜索信息,需要依靠电脑检索资料,无线网络也不如现在普及。这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恐艾的强迫行为,也限制了大家在网上私密搜索的习惯。
那时候,很多过度关注身体健康,甚至担心某种传染疾病的人群都会去自己信任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评估。如果极个别恐友因为刺激到了心理,出现创伤,形成了反复确认的思维,缺乏安全感,在医生详细了解并确定没有感染风险后,建议他们找一个具备精神分析能力的心理专家,大部分人都会谨遵医嘱。
在没有长期滞留于网络,心理受到更大刺激之前解决恐艾的矛盾,那时恐艾人群普遍脱离艾滋病恐惧会更快一些。所以,如果大家真心想更快脱离恐艾的深渊,最好尽可能少受一些网络刺激,和咨询老师或志愿者真诚交流,培养足够的安全感和熟悉程度,了解自己的心理模型,掌握最适合自己的脱恐方法,这是每一位恐友彻底脱恐的常规基础。
现在的网络信息虽然丰富,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虽然网络可以快速满足恐艾人群对目标知识的渴求,但网络信息繁杂,人云亦云或杜撰的东西太多,如果没有判断和筛选能力,我们很容易被习惯性思维和防御模式牵着鼻子走。很多恐友总是觉得自己很敏感,希望通过反复搜索,掌握越来越多的艾滋病知识,但这往往适得其反,网络吸收知识的多少和恐惧程度大小呈现“倒U型关系”,即辩证适当有度的掌握防艾体系,对恐友的身心恢复最友好。
部分恐友为了获得安全感,采用对抗压制模型,常常把自己当万里挑一的异人,反而容易陷入假设论证的思维沼泽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恐友明明自己懂的很多,却无法说服自己的原因。超越自我很难,人要跳出自我的主观臆断和思维盲区,说服自己并不是靠豪言壮语,而是需要靠第三方介入精神分析等多种心理常规方法。这并不意味着接受心理干预就等于心理有疾病。在心理受到刺激,产生不适应和困惑时,一对一介入式恐艾干预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个人经历都不同,对艾滋病和心理应激的理解程度也各有不同,这就造成了恐艾干预实施在每个人身上都有较大的差异性,这就是个体化差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进行恐艾干预初期,务必要求恐友一定要花时间详细陈述自己是否存着既往恐艾史,恐艾应激原因,行为认知和脱恐目标。提供评估和咨询的老师越了解恐友是哪一种特质的人群,才能更客观分析恐友。
另外,恐友对咨询的医生老师越熟悉越了解,就会获得更多的安全信号。就像当场亲眼所见产生的积极脱恐意义,肯定是好于网络语音沟通,视频或电话的效果肯定好于枯燥简单的文字交流。毕竟,大部分恐友在恐艾应激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强迫式完美思维,就喜欢各种假设万一,怀疑咨询老师是否是本人,是否专业,是否对其负责。只有内心达到真正的熟悉了解和信服,那么恐艾就好了一半。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15分钟消除恐艾心理十二:如果开始就这样做,哪还有艾滋病恐惧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