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网络信息的影响,这种恐惧很可能源于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创伤应激反应。每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不同,这些差异可能源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不同创伤。这些创伤可能在我们还是孩童时就已经形成,以至于我们很难完整回忆和感知,但它们却在潜意识中影响着我们的防御模型和思维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知道某些行为不应该发生,但奇怪的是,我们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大脑。只有与经验丰富的心理老师进行语音或视频交流,深入了解我们的成长经历,找到创伤的根源,并在深度沟通中修正和体验,我们才能逐渐修复这些“心理疤痕”。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恐友会突然感觉,他们对极端绝对化的想法和以偏概全的态度有所转变,在未来再受到艾滋病相关信息的刺激,也不会轻易再次陷入恐惧。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复杂的创伤性应激障碍呢?以下是一些参考条件:
-
无法彻底放松:在没有恐艾之前,我们可能就无法彻底放松,身体总是处于紧张或僵硬状态,对触碰感到不适,甚至只是某些特定部位。想要静下心来冥想或做瑜伽似乎都变得困难,因为很难让自己平静下来。
-
过度警觉:我们总是担心糟糕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无论身处何地,都会有一种忧虑感。我们时刻处于过度警觉的状态,害怕一旦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不仅会失去生命,还会失去颜面被社会抛弃。
-
过度关注身体:在没有恐艾之前,我们可能就已经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担心突然患病。我们的睡眠较浅,容易在警觉状态下惊醒,仿佛睡觉或失去意识就会让自己处于更大的危险中。
-
易发脾气:我们容易对他人或自己发脾气,这种脾气可能是因为恐惧。我们看似刻薄,但内心脆弱。我们多疑,总觉得世界不友好,别人对我们充满敌意,并会找机会伤害我们。
-
沉迷网络:我们可能沉迷于收集信息和寻求案例,但很容易被网络中的消极信息所影响。网络世界可能让有创伤应激障碍的人误以为网络中的种种就是现实世界,从而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
-
缺乏安全感:我们迫切寻求安全信号,但现实中难以找到,于是通过网络寻找。然而,网络上的信息往往夸张混乱,很难短时间内建立亲密关系。这就是为什么网络上有人给我们保证“绝对没事”,但我们依然难以轻易接受和信任。
在中心的恐艾干预工作中,除了部分新人对艾滋病防治基础知识不了解,绝大多数恐友都已经掌握了相当的知识。然而,尽管他们懂得很多,却仍然恐惧艾滋病,担心日常生活被感染。这是因为创伤应激带来的不确定感,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中心,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接受了创伤应激障碍培训和干预方法实践,包括精神分析疗法、人本存在主义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这些心理干预方法对于创伤应激障碍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应激创伤的伤疤不断被疗愈时,我们再面对艾滋病恐惧时,心理会变得更加平静和放松。中心永远是各位恐友的后盾,祝愿所有恐艾的朋友早日找到挫折节点,成功摆脱恐惧。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15分钟消除恐艾心理十四:为何HIV防治专家保证,还对艾滋病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