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优化后的内容:
“我走后,时间会逐渐抹去一切。”63岁的妻子郭敏琍躺在病床上,轻轻对67岁的蒋遂说。
“怎么会抹去?家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承载了你的痕迹,每次我走过,都觉得你就在我身边。”蒋遂的眼中噙着泪水。她走后的第一周,他整夜失眠,每天翻看过去的照片,循环播放她生前最爱的《梁祝》曲子,那旋律仿佛是她轻柔的吟唱,永远在他心中回响……
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有一座“无语良师碑”,上面刻着蒋遂一家两代人的名字。郭敏琍与蒋遂约定,希望以后也能将自己的名字刻在这块碑上,与公婆的遗体一起,继续他们的医学事业。
蒋遂的父亲蒋礼鸿和母亲盛静霞都是著名的学者,他们生前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11年后,盛静霞也进行了遗体捐献,成为了浙江省第一对捐献遗体的夫妻。两年后,郭敏琍与蒋遂也决定效仿父母的决定,他们的决定感动了很多人。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她突然说,我们以后也像爸爸妈妈一样,遗体捐献吧。”蒋遂至今记得,妻子说出这句话时,他并未感到意外,“我们早有这个想法,只是未曾说出口。她说出来,就像是我心中所想。”
郭敏琍生命的最后几天,曾短暂清醒。蒋遂俯在她耳边说,“过几天,我会修修爸妈的房子,以后你可以陪他们一起。”她点点头,仿佛明白他的心意。
12月18日,蒋遂为妻子举行了告别会和遗体捐献仪式。12月21日,郭敏琍的名字被刻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无语良师碑”上,与公婆的名字刻在一起,完成了她生前的愿望。
蒋遂常常讲述与妻子共度的时光,那是他怀念她的方式。他记得1977年,两人在朋友家相遇,那时的她,头发软软,皮肤白净,文文弱弱。交往不到一年,两人便结为夫妻。
“她特别贤惠,操持家务,伺候公婆,任劳任怨。”蒋遂的父亲晚年患癌,卧床不起,郭敏琍一直照顾着他的饮食起居,直至老人离世。在蒋遂的母亲生病住院的那一年,郭敏琍也刚好退休,她每天医院、家里两头跑,照顾婆婆。
朋友们形容蒋遂和郭敏琍,就像影子一样,形影不离。蒋遂喜欢交往,退休后,他所有的社交活动都会带上妻子;郭敏琍也是如此。在蒋遂的朋友圈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和妻子的身影,每一张配图都充满了温情。
妻子生病的那半年,蒋遂24小时陪在她身边,喂饭、擦洗身体、陪夜,都是他亲自来做,他拒绝儿子回家休息,“他们做不到我那么细心,我最了解她。”
妻子弥留之际,对他说:“我走后,你要学会放开,时间会带走一切的。”蒋遂却回答说:“家里的一物一件都是你布置的,我怎么可能忘得了?”
妻子离世后,蒋遂从姐姐和朋友那里得知,她给他们发了微信,拜托他们照顾好他:“我走了,他肯定接受不了,请你们多关心蒋遂。”
蒋遂说:“留下的那一位才是最痛苦的。”因为遗体捐献,郭敏琍的故事被媒体报道,蒋遂一遍遍强调,她是个平凡的人,只是在生命的最后,做了一件特别的事。他希望她能被记录,这是他思念她的方式,也是他能为她做的最后一件事。
蒋遂将微信封面换成了他和妻子的合影,那是他们最满意的合影。他的生活仍要继续:妻子生病期间,许多亲朋的帮助和支持,他都一一感激;他每天接送小孙子,这是妻子临走前的嘱托;他还有很多书要看、也有自己想编撰的书籍……日子逐渐忙碌起来,或许能让他不那么痛苦。
冬至后的一个清晨,蒋遂再次来到“无语良师碑”前,献上一束鲜花,仿佛在与妻子低语:“冬至献给你的花依然美丽灿烂,我会过好余生,来这里陪你。”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吴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