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源自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仅为干燥后的根茎,长江流域南部各省均有分布。全年可采,尤以秋末冬初采收为佳。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新鲜时切成薄片,晒干入药。
一、土茯苓的功效: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功效在于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尤其擅长治疗梅毒及因治梅毒而导致的汞中毒。
常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草纲目》记载:“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本草正义》描述:“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滇南本草》言:“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玉楸药解》称:“土茯苓燥土泻湿,壮骨强筋,止泄敛肠,极有殊效。善治痈疽瘰疬,杨梅恶疮。”
《本草备要》指出:“甘淡而平。阳明主药。健脾胃,祛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除则筋骨利。利小便,止泻泄。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瘰疬疮肿。”
二、土茯苓的配伍应用:
1. 用于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土茯苓有解毒、利关节之效,尤善治梅毒及汞中毒。可单味大剂煎服,也可配伍金银花、白鲜皮、甘草等,即复方土茯苓汤。
若治梅毒、淋病,还可配伍金银花、紫草茸、茜草、枇杷叶、制草乌、诃子、栀子、白云香、苘麻子、红花、瞿麦等,即蒙医验方十四味土茯苓汤。
2. 用于火毒痈疖、热淋尿赤涩痛之证。土茯苓有解毒和除湿热之功。治疮毒,最常与金银花同用。若治热淋,常配伍木通、蒲公英、萹蓄等药。
3. 用于头痛及痛风。土茯苓能利湿泄热,又能健脾胃、祛风湿。治湿热蕴结之头痛,可大剂量与其他祛风通络之药配伍,疗效显著。
若治湿浊瘀阻之痛风,常配伍萆薢、汉防己、威灵仙、炙僵蚕等药。
三、土茯苓的用法用量:
土茯苓常入煎剂,也入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至几十克以上。
四、土茯苓的应用注意:
肝肾阴亏者慎服,服药时忌茶。
——中医实战笔记20.10.16夜
#中医实战笔记#
注意:由于我无法直接访问或显示图像,上述内容中的图片链接仅作示例,实际图像无法显示。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本草精荟》:除湿解毒:土茯苓的功效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