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发热”常见误区,正确做法来了!

七种“发热”常见误区,正确做法来了!

祝永昕 2024-11-24 果蔬养生 992 次浏览 0个评论
七种“发热”常见误区,正确做法来了!


近期发热患者数量激增,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的降温方法,虽然部分经验确实有效,但误区也随之而来,不科学的降温可能带来其他问题。为此,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整合医学科的严辰医生为大家总结了常见发热降温误区,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帮助大家避免“踩雷”,安全度过特殊时期。


误区一:发高热时盖厚被子捂汗

真相:当体温超过39℃时,人体需要散热,继续盖厚被子会使体温持续升高。


分析:若患者饮水不足,强行捂汗可能有一过性体温下降,但由于机体缺水情况未改善,往往会再次发热且热势更盛。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反复发热是邪在少阳的表现,此时应禁止发汗、催吐、攻下,以免损伤阳气。此外,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更应避免大汗淋漓,造成脱水。


正确做法:使用冷毛巾、冰袋、冰宝贴等,置于前额、头顶、腋窝、腹股沟等区域,通过传导降温。


误区二:发热要多喝水,每天喝3000毫升以上

真相:发热时,确实需要适当多喝水,但饮水过量会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即水中毒,因此,饮水切忌过量。


分析:当水的摄入量远超排出量时,过多的水分会滞留在体内,导致血浆稀释,使血浆中的钠离子浓度降低,这就是“稀释性低钠血症”,可能表现为头痛、嗜睡、视力模糊、四肢抽搐,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


正确做法:每天摄入水的总量控制在3000毫升以下,分次饮用,也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为蜂蜜水、淡盐水、椰子水、柠檬水等。肾功能不全、慢性心衰等特殊人群,请遵医嘱酌情减量。


误区三:感冒发热时坚决不洗澡

真相:并非所有发热患者都不能洗澡,除了急性高热期患者,其余体温不超过38.5℃,自觉体力尚可的,一般可以洗澡。


分析:传统医学主张避免发烧后洗澡,主要是因以往居住环境密闭性差,容易因洗澡再感风寒,加重病情。然而,在当前能够确保室内温度的情况下,洗澡并非绝对禁忌。


正确做法:选择正确的洗澡时间,避免空腹或过饱时洗澡,避免洗澡时间过长,保持合适的温度,保证室内合适温度,避免水温过高,以免出汗太多,洗后快速擦干,避免受凉,并适量补充水分。


误区四:阳了还没发热,提前吃药“压制”

真相:在没有发热,仅有咳嗽、咽痛、流涕感冒症状时,提前服用退热药,不仅可能掩盖真实病情,还可能在真正发热时,造成药物过量的问题,损害肝肾功能,应引起警惕。


分析:目前不存在明确降低新冠感染率的药物,无论是退热药、中成药或其他感冒药,都不能通过提前用药来预防感染。


正确做法:在体温超过38.5℃时,按说明书要求正确服用退热药,不可过量服用,叠加服用,缩短用药间隔多次服用,或和含有退热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同时服用。


误区五:对着阳性发热者周围环境喷洒酒精

真相:对发热者周围环境喷洒酒精,不仅浓度过低,达不到消毒效果,发热者吸入后还会引起刺激性咳嗽,甚至破坏气道上皮细胞。


分析:室内空气主要应通过开窗通风来进行置换,避免不均匀喷洒消毒剂,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正确方法:选用消毒湿巾、棉布等,以低腐蚀、刺激性小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尽量采用擦、拖等方法,消毒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也可使用紫外灯照射消毒。


误区六:退热药一吃,立即复测体温

真相:退热药并非一吃下去就会立即退热,起效通常需要至少半小时。


分析:退热药起效后,体温一般可下降1-1.5℃,而非直接降至正常,一般来说,退热药持续作用时间为4-8小时,缓释片为12小时,药效过后,体温可能继续上升,服用退烧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并不能根除疾病。


正确做法:服用退热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再复测体温。


误区七:一人发热,同住人立即放弃所有防护

真相:作为新冠感染者的同住人,做好防护依然有意义!


分析:新冠感染者的同住人,由于长期生活在一起,部分人认为自己作为密接必然“中招”,因此在家中不戴口罩,不分房间活动,不做消毒工作。


正确做法:新冠感染者的同住人应做到以下五点:
1.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2.戴口罩,勤通风,常洗手;
3.无接触传递物品和餐食;
4.合理的清洁消毒;
5.正确处理阳性者的生活垃圾。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左妍

照 片 | 东方IC

编 辑 | 任天宝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七种“发热”常见误区,正确做法来了!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