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一针见效,关键在于掌握这一招——"轻针慢捻法"的精髓。行医六十余年,郭氏针灸常以一针治愈顽疾,其关键在于“轻针慢捻法”的巧妙运用。
“轻针慢捻法”是郭氏针灸的独门秘籍,其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贯穿着“气”的变化与控制。从揣穴催气、进针得气到调气固气,每一步都讲究意气合一,使得气感直达病所,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手法轻柔且精准,从进针到得气都强调轻柔和缓、低频小幅,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又不伤正气。此法操作简便,刺激轻而持久,取穴少而精准,极大减轻了患者对针灸的恐惧,减少了针刺时的疼痛,临床操作性强。
一、“轻针慢捻法”操作详解

“轻针慢捻法”包括揣穴催气、进针得气、调气固气三个环节。
首先,押手揣穴,促进得气。刺手和押手的配合至关重要,正如《难经▪七十八难》所言:“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这样有助于精准定位穴位,激发穴位精气。
接着,进针得气,即“轻针慢捻”。刺手徐徐捻转进针破皮,使毫针从表层逐渐深入,根据针刺部位决定进针深度,一般以触及浅筋膜、患者自诉有酸、胀、麻等针感为度,这是进皮到得气的过程。
然后,调气,又称“慢针细捻”,即进针后在孔穴的天部、人部、地部手法轻柔缓慢的提插、低频率小幅度的捻转,顺时针、逆时针捻转等量的角度与频率,捻转角度约为180-360°,捻转频率约为40次/分钟,行针持续时间约为3-5分钟,认真仔细体察针下气感,调整频率与速度,寻找最佳的得气状态,使有效延长治疗时间,同时以意调之,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最后,固气,针尖多停留在人部,可顺时针持续捻转,行滞针术,使手下感觉轻微重滞,即使针身轻度缠绕肌纤维,可加快产生针感,增强治疗效果。留针2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出针时,要逆时针反向捻针,确认针身松动后,行针约1-3分钟,方可起针,以缓慢出针为宜,并注意按压止血。在顺时针持续捻转时,应避免过度缠绕,导致滞针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疼痛。
常规选用长度为1-3寸、直径为0.35-0.40mm的粗毫针进行操作。针刺的行针时间必须有一定量的积累,才会使针刺达到有效的刺激量,本法行针1-3分钟,留针2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如针感不至则候气。在一定范围内较长时间的行针可以增加得气的概率或效果,从而易使“气至病所”而留针有候气、加强针感和延长针刺作用时间的功效。
郭氏针灸针法口诀如下:
循经揣穴定位精,
弹努爪按催气行,
轻针破皮调卫气,
慢捻酸麻重胀寻。
上下斡旋三部调,
慢针细捻补泻均,
固气针下须沉紧,
出针气至效可信。
二、“意气合一”
“轻针慢捻法”关键在于治神守气,特别是手法与医者意识的结合,“凡将用针,先必本于神”。治神与手法融为一体,与疗效密切相关。行针时需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当其出现痠、麻、胀、重等感觉,并医者感觉针下沉紧,则为得气。
初步得气后,则继续“慢针细捻”,认真仔细体察针下气感,调整频率与速度,寻找位置、强度、感传最佳的得气状态,如3分钟仍未得气,则应采取候气法,留针期间捻转2-3次。得气之后通过本法认真治神守气进行调气,使气至病所。
本法要求医者在针刺操作中要高度集中思想,细心体察病人的精神活动。同时“令志在针”,即经过意念导气等方法通过针将气导向治疗对象的病位上,从而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使疾病得愈。精神因素在针灸临床中对医患双方均有密切关系,医者只有治神守气,形神合一,才能做到“针到病除”。
三、“轻针慢捻法”练习
“轻针慢捻法”的练习,旨在提高指力和手指灵活性。郭老提倡随时练针,以方便操作和提高效果。
平时可捻转针柄练习,将针尖折下,在拇指与食指之间持针柄,做低频率的捻转动作,每日不拘时分、专心练习,使针刺操作中更容易破皮,更容易实现得气与催气。
同时,配合练习意念调摄、治神守气,即用意念领气从针刺部位循经络到达病所,增强临床效果。
四、临床运用
郭氏针灸注重特定穴的灵活运用,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许多独特的用穴经验。比如用会阴穴治疗顽固性疼痛,挑治法治疗肿瘤,照海穴治疗梅核气等等。下面以照海治疗梅核气的一则病案为例,学习一次完整的诊疗过程。
张某,女,47岁,于2018年8月11日在国医堂初诊。主诉咽喉中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6个月。刻下症:咽喉中有异物感,不影响进食,食欲尚可,二便正常,月经正常。无既往史。查体:舌淡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梅核气,痰气郁结证。
西医诊断:咽部神经官能症。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化痰。采用针刺治疗症状。
取穴:照海(照海穴为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治疗咽喉病效果显著)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所选穴位,选用0.40mm×40mm的毫针,取右侧照海穴,徐徐捻转破皮,针入1.2寸,施以“轻针慢捻法”,并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运用此法0.5分钟,患者诉足跟至脚趾处有酸胀感、触电感,咽喉异物感减少,继续用此法行针2分钟,针尖调整方向向上,患者诉足跟至小腿部有温热感、酸胀感,咽喉异物感明显减轻,再同法刺左侧照海穴,两穴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20分钟,咽喉异物感消失。隔日一次,巩固治疗3次,梅核气治愈。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如何一针见效,口诀都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