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南到江北,考察民办学校时,我们发现有些学校在发展中遭遇重重困难,财力紧张,教师流失,师资力量薄弱,最终步履维艰。然而,有些县(区)的民办学校却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爱,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楠林县二中,作为县域内知名的公办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老城区,生源充足。自一中搬迁至新区发展经济后,老城区的孩子们不愿长途跋涉前往新城就读,二中便承接了产业转移。然而,这所拥有优质资源的学校,却借给了民办学校使用,民借公力,使得民办学校如同野草般疯狂生长。再加上高价购买邻县的高分生,民办学校的高考成绩一度对一中构成威胁。民办学校学费高昂,这无疑加重了普通家长的教育负担。好在现在已禁止了跨市招生。
省会周边县的两所民办学校发展更是迅猛,这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县教育局在招生政策上给予特殊照顾,让民办学校与县城的一中、二中等省示范在同一批次招生。加之民办学校的广告效应,吸引了大量的优质生源。有了优秀学生后,再加上民办学校学习借鉴衡水模式,并创造性地运用,高考成绩甚至超越了一中,直接让省示范陷入了尴尬境地。
还有一种情况,那些未能借巢生蛋,未被高看的民办学校,则借势于衡水毛坦厂模式,如某省的衡水学校,某市的毛坦厂学校等,它们横空出世,打着大旗,看似是财团的大手笔之作,让家长觉得财神降临,来路不凡,造福一方。然而,实际上只是小刺猬披上了虎皮,甚至衡水的校长之子也要移民新疆参加高考,掠夺边疆资源。
民办学校的发展可谓多种多样,有的能够借巢生蛋,有的享受同等待遇,有的借势构建,但无论哪种方式,最终都能实现发展壮大。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为什么有些民办学校能把县中逼到G位(尴尬之位)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