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确诊为真性近视,现有的技术手段下,除了手术之外,确实暂无其他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下是几种常被提及的近视改善手段及其存在的误区:
一、角膜塑形镜(OK镜)
误区1:过分注重品牌,而忽略验配机构的专业性。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技术要求极高,尤其是需要定期的复检。若选择不专业的机构,即便是顶级品牌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误区2:误以为角膜塑形镜能恢复视力。实际上,它只能在夜间佩戴,白天恢复部分视力甚至可能无需戴近视眼镜(因人而异)。一旦停戴,度数可能在三周内加深,甚至恢复到原来的度数。
二、近视治疗仪:
治疗仪对假性近视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真性近视,除了能放松眼睛外,几乎无法起到任何改善作用。
三、眼贴、眼药水: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眼贴或眼药水能改善近视或老花,缓解疲劳的效果也令人质疑。
四、视力矫正手术:
1、激光手术:需经过系统的术前评估,手术不可逆转;度数需稳定超过2年;术后若用眼习惯不良,可能再次近视。
2、ICL手术:需经过系统的术前评估,手术是可逆的,在度数变化时可取出、更换等。
五、贝茨视力训练法: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因贝茨训练法改善的近视人数并不多,其普适性尚待验证。
六、雾视疗法:
对假性近视有显著效果。对于真性近视,年纪越小,效果越好,但改善范围有限,且各人的效果差异很大。
七、青少年近视控制渐进片:
近视的成因复杂,不良用眼习惯是主要原因,这并非镜片所能解决的问题。目前尚无充足证据表明这类镜片能有效控制近视,其主要作用是缓解长时间用眼的视疲劳。但佩戴者可能会丧失一部分调节能力。
八、人为地逐步调低度数:
部分验光师将矫正视力设定得过高,如1.0甚至1.2,而不是根据被验光者的实际需求。对于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群,这样的矫正视力可能偏高。调整为0.8(仅作参考,具体需根据验光结果确定)可能更为舒适。对于矫正视力过高的人群,若盲目自行调低度数,可能会误认为视力在改善,但实际上只是校正了之前的过矫。若进一步调低,眼睛会感到越来越吃力,度数可能进一步增加。此外,双眼的调节需同步进行,单眼调低度数或同比例降低都是不可取的,需通过验光确定最佳双眼匹配度数。许多商店可能缺乏必要的综合验光仪或敷衍应付,导致最终处方可能不准确。
注:电脑验光仪只能提供单眼的参考数值,未进行双眼协同测试。即使数值准确,也不能作为验光的最终结论。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近视的人如何改善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