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知药 | 生地黄

养生知药 | 生地黄

薄莉嘉 2024-11-30 果蔬养生 546 次浏览 0个评论

生地黄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块根,其珍贵之处在于秋季采挖,经过精心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最终搓成团块。

养生知药 | 生地黄

从《本草衍义》到《本草纲目》,生地黄在历代医学著作中均占有重要位置。其中,《本草衍义》提到,对于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等情况,后世改用熟地黄。《医学正传》则指出,生地黄生血,但可能对胃气弱者有妨碍;熟地黄补血,但痰饮多者可能产生不适感。这些典籍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生地黄与熟地黄在功效和应用上的区别。

《本草汇言》和《本草正义》进一步强调了生地黄和熟地黄在滋阴补血方面的不同作用,而《珍珠囊》和《本草纲目》则详细描述了生地黄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效果。

生地黄在外观上呈不规则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或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饮片则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其表面棕黑色或灰棕色,极皱缩,具不规则横曲纹。体质较软而韧,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气味微,味微甜。传统经验认为,块大、体重、断面乌黑色者为佳品。

在中医学中,生地黄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对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等有一定的疗效。

1. 地黄粳米粥一

【配方】鲜地黄汁约50毫升(或生地黄60克),粳米100克。

【制作】取新鲜地黄适量,洗净后切段,每次榨取鲜地黄汁约50毫升。或用生地黄60克煎取药汁,粳米加水煮沸后加入地黄汁,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空腹食。

【功用】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消渴病及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口鼻出血等情况。

2. 地黄粳米粥二(《药粥疗法》)

【配方】鲜地黄汁约50毫升(或用生地黄60克),粳米60克,生姜2片。

【制作】先用粳米加水煮粥,煮沸后加入地黄汁和生姜,煮成稀粥食用。

3. 地黄粳米粥三

【配方】生地黄50克,大米100克,水1000毫升,冰糖100克。

【制作】生地黄洗净后捣汁(或将生地黄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约20分钟,去渣取汁),以淘洗干净的大米加适量水煮粥,粥汁稠黏,冲入地黄汁,加冰糖搅匀,煎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餐温热服食。

【功用】清热凉血,滋阴生津。适用于气阴两虚型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见阴道出血毫无规律,时出时止,或良久方来,或淋漓难止,血色深红或暗红,血块少或无血块,腰酸乏力,口干口渴,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阴虚低热,气短懒言。

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应慎服。同时,根据《雷公炮炙论》、《本草经集注》和《本草品汇精要》的记载,生地黄应避免与铜铁器接触,以及避免与某些药物如贝母、芜荑、萝卜、葱白、薤白等同时食用。

特 别 声 明

非临床执业医师不可擅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后果。患者必须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

文/ 徐传庚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养生知药 | 生地黄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养生知药 | 生地黄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