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体检、门诊、住院,还是诊所,血常规都是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尽管大家可能对血常规有些了解,但其中每一项的具体临床意义可能并不清晰。今天,张大夫将为大家介绍血常规的相关知识。#清风计划#
首先,血常规是最常用的化验项目之一,价格相对实惠。尽管不同省份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价格都在28元左右,加上采血管和采血费,也不会超过40元。然而,如此低廉的价格,却蕴含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接下来,我们分别探讨血常规中每一项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这是许多人略知一二的项目。有人认为,白细胞升高就是细菌感染,但实际上,任何化验结果的解读都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时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化验或影像学检查。例如,如果患者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且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则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细菌感染。如果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则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果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则可能是寄生虫或过敏引起。而白细胞的减少则可能是由于药物、血液系统疾病、放化疗后等原因。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其重要作用是判断是否存在贫血。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会有不同的正常参考值,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血红蛋白低就一定是贫血吗?这不一定,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例如,病人输入大量液体后,可能会因为稀释作用,引起血红蛋白的相对降低;也可能是由于药物的作用、放化疗后、血液系统疾病等。即使是贫血,也要结合其他情况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贫血,是缺铁性贫血还是由于缺少叶酸引起的?
血小板,无论是增多还是减少,都可能提示一定的问题。血小板升高可能是由于血液浓缩、血液系统疾病等。而减少则可能是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如果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都有明显降低,则可能怀疑是血液系统疾病或放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在“今日头条”的账号。如需咨询健康问题,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血常规”,可能提示这些疾病!医生手把手教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