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到当柴烧”,这句俗语形象地描绘了茵陈蒿的生长周期与利用价值。茵陈,作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苗,其药用价值在春季尤为显著。当幼苗高度在6~10cm时,人们便将其采收,或在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再经过除去杂质、晒干等工序,以备药用。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而秋季采割的则称“茵陈蒿”。市场上,商品通常被称为绵茵陈,其形态卷曲成团状,颜色为灰白色或灰绿色,表面密布白色茸毛,质地绵软如绒。
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茵陈能治疗的疾病极为广泛,如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散热发表功用,甚至比薄荷更胜一筹。而皮肤病症往往与散热发表相关,因此本文将专门介绍茵陈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功效。
治遍身风痒生疥疮:取适量茵陈,煮浓汁洗之,可有效缓解瘙痒症状。
治漆疮:以茵陈煎水服用,对漆引起的皮肤过敏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治疬疡风病(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用茵陈蒿两握,水煮后,先以皂荚汤洗,再以此汤洗之,间隔一日一洗,否则可能引起疼痛。
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将茵陈蒿与荷叶共同捣碎为散,用冷蜜水调服,具有显著的散热止痒效果。
治牛皮癣:选用茵陈、连翘、双花、野菊花、元参、赤芍、三棱、莪术、土茯苓等药材,每日一剂,水煎服。这些药材的配伍,既能治里,又能治外,共治牛皮癣。
荷叶苦辛寒,归心、肝、脾经,与茵陈相配,共同起到散热止痒的效果。而土茯苓解毒、除湿,也是治疗皮肤病的良药。
一个提醒:虽然文中提供的药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方。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一味乡下常见的中药: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妙用可治牛皮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