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前,我接待了一位54岁的女性患者。她经常感到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经常半夜醒来,记忆力也明显减退。一开始,我们怀疑她可能患有高血压,但经过医院的详细检查,结果却令人意外——她竟然是低血压。
这位女士之前的血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此次检查却显示低血压,这个结果确实出乎意料。在刻诊过程中,我发现她脉弱,舌苔薄白,并伴有口干的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位女士属于典型的“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低血压。脉弱表明她气血不足,脉道不鼓。从舌苔上来看,如果是阴虚所致的口干,那么舌苔应该呈现黄苔,少苔或无苔。但她的舌苔薄白,这说明她中气不足,脾胃虚,无法输布津液,才出现口干的症状。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睡眠不好以及记性差,都是典型的“中气虚弱,运化失常”的表现。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血液流动没有力气,太小了,没办法满足脏腑的需求。中医讲“气为血之帅”,因为气不足,没有力量推动血液,血压自然低。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脾主气”,是人体的中焦部位。如果说中气不足,那与脾虚有很大的关系。
了解了病情后,我为她开具了以下药方:生黄芪、党参、当归、制附子、炙甘草、白术、柴胡、陈皮、升麻。此药方以“补气”为主,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等是用来健脾益气,巩固中焦的。当归是补血的,气血双补。为了避免气滞,因此用陈皮来行气,升麻和柴胡也是推动中焦之气。制附子大补元阳之气,能很好地调理血压过低的现象。
经过一周的治疗,她的症状完全消失,血压也恢复了正常。昨天复诊时,她的血压一直稳定,没有再复发。
虽然这个方子对低血压调理的效果比较好,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低血压患者,还是需要经过专业的辨证施治。如果擅自用药,用药不精准,低血压没调理好,又搞成高血压,那就比较难办了,还是需要咨询一下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体质不同,每味药的克数也不一样,一定要做到精准的把控,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
我是@心血管专家罗继红,您身边的心脑血管专家!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低血压,多是“中气不足”,中医名方:健脾益气,巩固中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