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记得在初中的时候,我的同桌,一个短发的女孩,就总是喜欢用小刀划自己的胳膊。伤口都并不深,只是浅浅的。但那条胳膊却有了大概有十几条这样的伤口。
那时候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也因为年轻不好意思去问"是否遇到了什么事情"。
慢慢的随着成长,这个疑问也遗落在记忆的某个角落里,直到慢慢接触心理学、慢慢自我梳理过去之后,才开始又回忆起这个细节。
相对于曾经看到这种现象时内心里面的忐忑,现在要好了不少。或者至少,明白这么做并不是什么走极端、寻短见,而是为了释放内心里的一些东西。

是的,记得那时候看到同桌有这样的行为,内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怕她习惯这么做了,会不会在我胳膊上也来一下,然后就悄悄的挪开了身子。
但现在,看到的没有这么单纯,或者说,没有感觉到任何的被威胁吧。
现在也明白了,在中学阶段,因为身、心快速发展,基本上每个中学生都承载着非常大的压力。如果家里出一些状况、在学校遭遇一些不好的事情,那可能压力就会更大。作为中学生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有限,有些甚至没有,于是,就只能借助疼痛来协助自己释放压力、协助自己找回一些冷静。
虽然这样的表现形式确实挺让人心有余悸的,但毕竟这也是本能的一种,就好比电影里总是有那样的镜头:过度紧张、大事将至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能够保持冷静,就悄悄的掐自己、用小刀划一个小口子。

接触心理学之后也确实明白了,自己曾经对于世界、人生、他人和自己有非常多的误解,慢慢的也看清楚一些东西。但有一些本能还是改变不了,就好像曾经的那次梦魇,心里很清楚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己好起来,可因为身体不听使唤带来的失控、脑海里翻江倒海想法带来的困扰,还是不自觉的想到"我是不是要死了",而随之也带来了浓重的恐惧。
"我看朋友你提到感觉自己有些疑病,能跟我说说是从哪里看到这个词,以及为什么觉得自己有疑病的么。"
"嗯,我平时接触过一些心理学的东西,对一些基本的心理问题有点了解,所以就根据自己的了解做了判断。要说具体表现的话,就是现在心脏和肠胃容易不舒服,一不舒服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病了、要死了。然后也经常去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都没问题。但自己就是说服不了自己。所以想来请教请教老师你该怎么解决眼前的问题。"
"嗯,看样子朋友确实对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有了解,那不知道在朋友你看来,疑病的话,调整的方向是什么呢,不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单纯说说理论方向就可以了。"
"额……好像是与自己和解、过好当下、对想法与怀疑顺其自然?哎呀,老师,你就别问我这些了,我就只是了解了一些,又不知道后面更专业的东西。"
"嗯,好的。我就是想了解一下朋友你具体了解了多少。那么,朋友你觉得现在最困扰自己的是什么呢?"
"现在眼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我虽然知道这是疑病,但是只要稍微涉及生死,我就说服不了自己,无论再怎么努力,都没作用。我想,如果这点解决了的话,那我应该就能自己调节了。所以,也主要想请老师你协助我解决这个问题。"

你有没有面临过生死问题呢,在自己遭遇生死问题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呢?
作为我自己来说,即便从事了心理工作一些念头,也还是在生死问题袭来的时候,内心里满是彷徨、无助、焦急,以及深深的不确定。看样子,这份与死亡的羁绊是逃不开了。
咦,为什么一想到死亡就会本能性的躲开呢?
就像一开始提到的看到同桌划伤手臂,内心里会突然涌现出一股躲开她的动力。但我想这份动力应该不只是在我身上有表现,在你的身上应该也有表现吧。
但我想,任谁都不会太在意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谁想死呢?大家都想好好的活着,害怕死亡到来、本能性的躲开死亡,这有什么可以长篇大论的呢。
但如果我们一如古代的皇帝一般,对这个世界、对现实生活没有比较好的认知,那可能这样解释也是可以的。但是,没有太多实质性危险的现在,这份对死亡的害怕,可能就需要深入探讨探讨了。
毕竟,如果基于死亡带来的情绪太多,或者我们太容易被死亡恐惧、生死问题束缚,那人生就很容易有较长时间的停滞。
当然,也请不要因为有停滞而太过悲观,一些停滞是很正常的、停滞本身也是积淀。这篇文章的话,只是想要尽可能的协助你加速积淀的过程。

本能恐惧
生死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也是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必须直面的问题。
但是,基于生存本能,每当出现危险、联想到死亡的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的想要回避这个话题。
一年前,家里的两位亲属连续离开人世,那是某个夏天的凌晨零点多,医院的救护车把遗体送到了老家。接着我也跟着到了。
在按照家乡习俗为逝者整理遗容的时候,家里的长辈有意识的让我不要太接近。在他们心里,晚辈这么做可能会有些避讳吧。但最终该接近还是得接近的。
作为生物来说,最本能的欲望就是想要活着。就像小时候去邻居家玩,发现一只螳螂,然后邻居就把螳螂放在盆子里,然后把里面灌满了水。也不知道是螳螂意识到自己要死亡还是如此,反正最后它选择"跪下"、就像猫狗,被踩疼了之后,即便是主人,也可能会上爪、上牙。
活着,就必然会死去。但也因为现在正在活着,所以用尽心力想要避免死去。从这个角度来说,基于生死本能产生的担忧、恐惧,我们可以称之为本能恐惧。
这份本能是在保护我们,使得我们在面对风险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离开,而不是无所畏惧的像个莽夫一样的往危险里冲。
生死问题的保护意义才是我们应该更关注的,而不是由此产生的死亡恐惧。当然,也正因此,那些带着觉悟进入风险的人,才更值得敬佩。

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对死亡的本能性的害怕我们看到了之后,接着在看看生活在这个没有太多危险的社会里,还会有什么来增加我们的死亡恐惧。
在接触过一些弥留的灵魂之后,我发现他们往往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难以接受自己的人生就要到终点——挣扎着想要重回生活——情绪起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提高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自己现在的遗憾——不断的叮嘱后辈——继续挣扎——情绪时而低落、时而高涨——慢慢越来越低落——慢慢接受
其实很多朋友走到强调自己有太多遗憾,就没有再走下去了。这倒不是因为生命到这里停止了,而是他们一直持续陷入遗憾里,直到终点。
当事情已经成为定局的时候,我们还是面对不了,还是惦念着遗憾,可以说是非常"用心"了。
只是这种状况也并不是只出现在弥留的灵魂里,像很多无故陷入恐惧、出现疑病症的朋友,都会出现"我还有好多事情没完成\我还有孩子,我不能死"这样的想法;而也还有一些朋友,因为自己的目标始终难以实现、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而陷入无比的焦虑中,开始担心"自己这辈子也做不到了"。
可能是我们太惧怕死亡、太想逃避死亡了,于是潜意识里从来都没想过自己会距离死亡这么近。对自己的人生,也是定义为"我会实现所有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然后再坦然面对死亡。"
可这种定义,也使得未能实现的目标压在我们的肩膀上,增加了我们对死亡,也就是"未完成"的恐惧。

未知与失控
对于黑暗,我们往往有本能性的恐惧,并且也会不自觉的联系到危险。
就像,夜里在静悄悄的路上走着,只能听着自己的脚步,可越听越害怕,越以为有人跟着自己。然后头也不回的一溜小跑回家。
但是在白天,这种恐惧要小很多。这主要是因为黑夜中我们什么也看不到,对于周围的情况没有任何掌控,这会使我们丧失控制感、确定感。而逐渐膨胀的失控,就会让我们以为死亡将近。
这会增加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但是也不得不说的是,基于失控产生的对死亡的恐惧,往往是为了提醒我们需要逐渐把失控变为可控。
而在生活中一些主要的失控可能是:
1、 我觉得自己能做到,但实际没做到;
2、 我觉得这个目标能实现,但实际一点进展都没有;
3、 我觉得我应该达到什么状态,但实际没有;
4、 我觉得这么做可以,但没做到,还不知道哪里出问题了。
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本质都是"我觉得能如何",但"实际没有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现实、对目标、对结果有一个预测,这个预测在我们的认知中是确定的,而确定没有变成现实,就带来了失控。
生活有生活的规律,生活只会按照自己的规律走,如果我们只活在自己的规则、规律里,那失控只会源源不断的进入我们的生活里,附带着基于失控的生存危机、死亡恐惧也就越来越多。

精神死亡
在不考虑客观现实这个角度,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当一些事情发生了之后,我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可能要到终点。
但是,谁的人生没有终点呢?
即便是出现意外,那也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会遭遇意外,只是我们认为自己的一生就应该无病无灾的。
可是基于这种认知,突然来到眼前的现实就再一次给我们制造了巨大的内心失衡。
这时候我们不再只是面对本能的死亡恐惧,同时也需要面对基于这种失衡带来的恐惧。
但你也知道,无论是现实还是内心失衡,都不代表我们正遭遇切实的风险。现实世界里我们是安全的,但是内心世界却不同。
内心世界也是建立在相应的规则、对错、认知之上。可以说,在内心里的规则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这会使我们产生挫败感、内心里的对错被证明都是错的时候,会让我们产生自我怀疑、内心里的认知被颠覆的话,那就可能使内心这座大厦倾覆。
活着,最基本的层面是肉体活着,基础的要求是保证生命的存续,而在这两样都不必太过担心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保证精神能够存活,或者精神能够不被外界的种种压的喘不过气来。
可就像前面提到的,我们始终活在"我觉得如何"这样的世界里,却总被现实打脸的时候,内心的危机感便陡然上升,伴随而来的就是死亡恐惧。
而对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多半没有很用心的去打磨它,于是焦虑抑郁频发、于是总是感觉力不从心、于是生与死总在心头萦绕。

这时候我想你也明白了,在我们遭遇死亡恐惧的时候,这份恐惧里面不仅包含了本能的死亡恐惧,也包含了基于其他因素诱发的死亡恐惧。
并且,我们也看到了,带来死亡恐惧的,未必是对生命存续本身的威胁,也包括了对精神的威胁、对我们内在认知与观念的冲击。
是的,如果你对比一下上面的后三条,可能你会发现,它都包含了"我认为是什么,但现实不是这样"的模式,又基于这种模式出现了内在被冲击、观念认知被打破等的内心失衡,内心失衡又带来、增加了死亡恐惧。

就像一开始说的,我们总是不自觉的想要避开死亡,这种本能性的避开本来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生存。可是基于这种避开,我们的观念中也出现了"认为不会出事情,但实则是否认现实"、"我这一生要做很多事情,要得到很多东西,然后才能黯然离开"的逃避形式,这增加了对死亡的惧怕;同时,基于长期生存在安逸的环境中,精神世界未能获得一些自然成长,故而难以抵御现实世界的冲击,这再次增加了对死亡的恐惧。
死亡恐惧是本能的,但因为我们的精神世界缺乏成长、精神世界未能与现实世界同频,进而不自觉的逃避谈论死亡、面对死亡,使得死亡总是对我们产生莫大的影响。
但我想你也发现了,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应该做出一些调节的。

假如你很担心死亡、假如你总被死亡恐惧纠缠,那也许你可以考虑这些方向:
1、 看看自己的观念中有没有一些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对它们做出一些更改,这不是对命运的屈服,而是一些客观是我们必须遵守;
2、 目标不要总是太长太远、期待不要总是太空太大,脚踏实地才能实现、脚踏实地才更长久;
3、 凡事先从自己考虑,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能改变什么,而不是目标总盯着他人、生活或者世界,毕竟相对于后三者的难以改变,自己改变起来要容易和现实的多;
4、 在承压能力比较弱的时候,还是先尽可能少的接触电子设备,以免被爆炸的信息影响的吃不好睡不香、以免过分借助工具,错失成长锻炼;
5、 增加阅读、写作、健身、自我梳理、自我对话等利于身心成长的行为和习惯;
6、 增加冥想、渐进肌肉放松等放松习惯,调节身心的同时,提高内心对于外界冲击、内部失衡的应对能力;
7、 不排斥、逃避、抗拒不舒服,不否认、拒绝、抵触自身真实的部分;
8、 脚踏实地的过好现在,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有所收获才能抵御内心的空虚。

死亡是人生的一环,只有我们尽可能的与眼前、当下的生活拥抱、合作,才能坦然的面对它。
感谢你的阅读。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心理学丨明明没危险,可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会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