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这7种情况不用做肠镜,不要被以健康的名义忽悠了

医生提醒:这7种情况不用做肠镜,不要被以健康的名义忽悠了

应厚翔 2024-12-10 食疗养生 587 次浏览 0个评论
,对于没有症状的健康年轻人,尤其是40岁以下的人群,常规肠镜的意义极低。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仅为0.3%,而超过50岁后才逐渐走高。如果没有家族史、没有消化道症状,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常规体检中的便常规或粪便隐血试验进行初步筛查,无需直接进行肠镜检查。

医生提醒:这7种情况不用做肠镜,不要被以健康的名义忽悠了

第二种情况:无高危因素的普通中老年人

有人认为,过了50岁就必须做肠镜来筛查癌症。然而,如果一个人生活规律、饮食健康、没有家族史,也没有腹泻、便血、体重骤减等症状,盲目做肠镜意义不大。临床数据显示,普通中老年人群中,真正检查出问题的比例其实很低。

对于这类人群,医生更推荐每年进行一次粪便隐血试验或影像学检查,只有检查结果异常时才建议进一步做肠镜。过度检查不仅劳民伤财,还可能增加感染等风险。

第三种情况:肠道感染急性期

在肠道感染时,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发热、腹痛等症状,此时肠道处于敏感状态。如果此时强行做肠镜,不仅会加重感染,还可能引发肠道损伤甚至穿孔。急性期的肠道更需要的是休养和药物治疗,而不是机械性刺激。等症状缓解后,如有必要再考虑肠镜检查。

医生提醒:这7种情况不用做肠镜,不要被以健康的名义忽悠了

第四种情况: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肠镜检查需要患者配合进行肠道清洁、麻醉等操作,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人来说,这些步骤可能带来额外风险。

研究显示,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因麻醉或紧张出现心率失常或呼吸问题。对于这类患者,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选择更安全的检查方式,如CT结肠成像。

第五种情况:怀孕女性

孕期女性的身体情况特殊,肠镜检查可能刺激子宫,引起宫缩甚至流产。即使孕妇出现便血等症状,医生通常也会优先选择非侵入性检查,如便常规、超声检查等,只有在极特殊情况下才考虑肠镜。

医生提醒:这7种情况不用做肠镜,不要被以健康的名义忽悠了

第六种情况:近期做过相关检查的人群

有些人因体检发现息肉或轻微炎症,不到半年就急于再次做肠镜复查。其实,这种频繁检查并无必要,还可能给肠道带来负担。

根据中国消化学会的建议,大多数息肉切除后的随访时间为1至3年,具体间隔应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以及病理结果决定,而不是盲目地“越早越好”。

第七种情况:健康焦虑过度的人群

许多人因听说他人得了肠癌,便陷入健康焦虑,觉得“防患于未然”,主动要求做肠镜。健康意识固然重要,但过度焦虑却容易掉入“过度医疗”的陷阱。

肠镜检查本身并不愉快,清肠过程和检查过程都会给身体带来一定负担。如果没有医学上的明确指征,仅凭焦虑去检查,既浪费资源,也让自己白白受罪。

综上所述,肠镜虽然是重要的检查工具,但它绝不是“万能钥匙”。医生提醒,任何检查都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盲目跟风只会适得其反。

医生提醒:这7种情况不用做肠镜,不要被以健康的名义忽悠了

数据表明,中国每年因过度医疗浪费的资金高达数千亿元,而健康焦虑正是其中的重要推手之一。与其被焦虑所困,不如以理性和科学的方式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

最后,关于肠道健康,医生给出几点建议:

第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第二,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久坐,适量运动;

第三,学会倾听身体的信号,如出现腹泻、便血、体重异常下降等症状,及时就医;

第四,定期体检,按需筛查,不盲目检查。

健康并非靠过度检查获得,而是靠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预防意识。希望每个人都能摆脱健康焦虑,用理性和科学守护身体的每一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每天为您分享健康小知识,成为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医生提醒:这7种情况不用做肠镜,不要被以健康的名义忽悠了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