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慢性肾炎,还能活到八九十岁的人,很可能是做好了一件事

确诊慢性肾炎,还能活到八九十岁的人,很可能是做好了一件事

康皓明 2024-12-11 家庭养生 154 次浏览 0个评论


肾脏,在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中,均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中医视肾为生命运转系统之总括,乃“先天之本”,肾弱者易罹患大病、久病、杂病,难享天年。现代医学则将肾脏功能细分为四:

1. 废液处理站,其处理功率下降意味着肾功能下降,若处理失灵则生命岌岌可危。

2. 体液调节阀,若其调控失当,轻则引发各种小问题,重则危及生命。


3. 激素派送员,肾脏是身体重要激素的分泌节点,对维持机体运转意义重大。

4. 血压调控站,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来调节血压,管控尿液的水液、钠离子来影响血压。

鉴于肾脏的不可或缺,围绕肾脏健康的忠告与警示层出不穷。正常情况下,肾脏的“使用保质期”可达50年,若保养得当,甚至能“超期服役”,成为长寿的底气。反之,若日常疏于保养,或受遗传因素、职业因素等影响,肾脏可能“提前衰老”,令人头痛。

一、慢性肾病危害的最终结果是怎样的?

我国肾病患者众多,且随不良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蔓延,肾病有年轻化、顽固化之趋势。肾病虽分急慢性、轻重程度,但多数人会联想到一个可怕的结局——尿毒症。

确诊慢性肾炎,还能活到八九十岁的人,很可能是做好了一件事


现代医学将慢性肾病分为五期,由轻至重为“肾功能基本正常—轻度减退—中重度衰退—严重丧失—肾衰竭”。若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即为肾衰竭,即通常所说的“尿毒症”。

尿毒症虽经现代医学攻关已不再是“不治之症”,肾移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均为其治疗缓解手段,虽为患者及家庭带来较大心理、经济负担,但患者真正恐惧的,是尿毒症的最终结局,担忧“命不久矣”。

从肾脏中重度减退至肾衰竭,这一过程可能长达10—20年,但部分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可能活不到10年。因此,部分患者悲观地认为,一旦确诊慢性肾病,寿命恐将无多。

二、为何部分慢性肾病患者能安然活到八九十岁?

临床发现,部分患者即便在三四十岁时确诊肾病,或肾功能中重度衰退后,仍能存活至八九十岁,与健康人的寿命相差无几,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确诊慢性肾炎,还能活到八九十岁的人,很可能是做好了一件事


许多人认为,这些长寿患者必定在防范肾病至尿毒症阶段下了极大功夫,但医生调查后发现并非如此,他们只是专注于做好一件事——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早在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即发布公告显示,心脑血管类疾病已成为全球头号致死病因。而确诊慢性肾病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要高57%,若合并蛋白尿症状,心脑血管死亡率再增63%。

换言之,慢性肾病患者大多因心脑血管类疾病而过早离世,可能性是尿毒症的5—10倍以上,这一事实颠覆了许多人的认知。原来慢性肾病患者尚未发展到尿毒症阶段,就可能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

因此,关键和核心结论是:患者若要活得好、活得久,必须重视并保护好心脑血管。

确诊慢性肾炎,还能活到八九十岁的人,很可能是做好了一件事


三、慢性肾病患者防范心脑血管类疾病,需重视五个信号

心脑血管疾病通常包括: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事件(脑卒中)主动脉粥样硬化外周动脉疾病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有不同的确诊指征,对于患者而言,重中之重是学会识别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务必重视以下五个症状:

1. 出现发作性胸痛,多见于早上起床后、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时机,若安静休息时亦有痛感,务必及早就诊。

2. 出现呼吸道、胸腔的不适感受,如压榨感、闷痛感、束缚感、烧灼感、喉咙紧缩感等。

3. 出现不明原因的牙痛、下颌痛,且排除口腔疾病时,很可能是冠心病的前兆。

确诊慢性肾炎,还能活到八九十岁的人,很可能是做好了一件事


4. 上半身出现放射痛,如上腹部、腋窝、肩膀、手臂内侧或指头等,伴有呼吸困难、恶心不适、头晕乏力、冒冷汗、心悸等。

5. 连续数日出现上腹部、下肢或面部某个部位疼痛,按压时痛感加剧,有针刺感、刀割感等。这五个症状刚出现,是心脑血管发出的警告信号,务必重视,及时应对,方能有效缓解病情,甚至争取主动,为延长寿命增加保障。

总之,慢性肾病患者在积极预防肾衰竭的同时,更要提高早期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的意识,遵医嘱用药、锻炼,戒除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打好管控“组合拳”。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确诊慢性肾炎,还能活到八九十岁的人,很可能是做好了一件事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