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荨麻疹?
那天晚饭时,儿子突然脸痒,不停地用手挠,发现起了几个小“风团”。原来,他吃了带虾籽的虾,我笑道:“这下好了,和你妈妈一样,以后不能吃带卵的虾了。”仔细观察,风团范围不大,因此没有给他口服药物,只涂抹了外用莫米松乳膏止痒,并只在风团处使用。这风团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久便消退,因吃的虾量不大,所以并未引发全身性反应。
荨麻疹,也被称为“风疹块”,是皮肤黏膜的小血管扩张和血浆渗出形成的局部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通常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2~24小时内消退,但可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可持续数日至数月。其病因复杂,与多种致敏原有关,并与个人特质与遗传相关。
主要病因
荨麻疹的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确切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主要有:
- 药物:如青霉素、痢特灵、磺胺药类药物。
- 食物:含特殊蛋白质的鱼、虾、蟹、鸡蛋、牛奶等。
- 感染:细菌性感染、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与寄生虫。
- 吸入物:各种花粉、尘土等。
- 物理及化学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
- 精神因素及内分泌的改变:如精神紧张、感情冲动、月经、绝经、妊娠等。
- 遗传因素
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数天或数周可治愈,后者则反复发作持续数月。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等全身症状。
治疗药物及联合用药方案
-
西药治疗:
- 抗组胺类药物:H受体拮抗剂如盐酸苯海拉明片、扑尔敏片等,具有较强的抗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
- 其他常用药物:盐酸西替利嗪片、咪唑斯汀缓释片、氯雷他定片等。
- 多塞平: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不良反应较小。
- 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的药物:如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酮替酚、色甘酸钠、曲尼司特等。
- 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急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压力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无效时,或慢性荨麻疹严重激发时,但应避免长期应用。
- 免疫抑制剂: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
-
中药治疗:
- 荨麻疹丸:清热祛风,除湿止痒。
-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 肤痒颗粒:祛风活血,除湿止痒。
- 乌蛇止痒丸:养血祛风,燥湿止痒。
联合用药
- 两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
- 抗组胺类药物+维生素C。
- 色甘酸钠+糖皮质激素。
中药组方推荐
中医根据不同症状,提供不同治疗方法,如血热症、气虚血热、湿困脾土等。
一般治疗
- 去除病因: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
- 避免诱发因素: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注意事项
- 少吃海鲜、羊肉等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个人卫生。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规律、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
荨麻疹的预防护理
- 避免用手搔抓或热水烫洗。
- 避免穿过硬的内衣,以免刺激皮肤。
- 保持面部清洁,不用油脂性护肤品或化妆品。
-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性荨麻疹。
- 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预防乙酰胆碱性荨麻疹。
- 减少接触的机会,预防接触性荨麻疹。
温馨提醒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合理用药。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荨麻疹的22种常用药及联合用药方案,建议收藏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