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少有人会想到一颗牙能如此昂贵。但央视的曝光揭示了这一行业的乱象,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口腔治疗机构是如何操作的。
明明只需几百元就能解决的问题,进入某些口腔医院后却变成了上千元的治疗。65岁的王女士对此有深刻体会。
王女士的口腔情况总体良好,只是在吃坚果时轻微受伤,导致对冷热食物敏感。记者决定让王女士作为志愿者,对部分口腔机构进行体验。
然而,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一家口腔诊所建议她拆除并无不适的牙冠,重新安装一套新牙冠,费用高达四千元起。
另一家口腔诊所建议抽掉神经,进行根管治疗,并对旁边的牙齿进行治疗,如果选择德国全瓷牙,两颗牙的费用将超过五千元。
王女士认为这是过度治疗,认为好牙无需修复。另一家诊所建议进行咬合面覆盖,费用约三千元。
三家口腔医院给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案,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治疗费用均超过千元。王女士在多家口腔诊所咨询后,最终选择了第四种方案,即尽量保留原牙,补牙处理,总费用不到三百元。
价格差异令人震惊。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许多口腔医院有更离谱的“骚操作”。
记者走访的口腔医院不仅广告响亮,还挂满锦旗,专业牌子,甚至有专业医生坐诊,表面看起来非常权威。
然而,记者发现,在很多口腔诊所中,“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这个身份被频繁使用。
为了了解这一身份,记者进行了求证。令人震惊的是,只需扫码缴费,就能成为会员,而且不需要任何相关证明。
这意味着任何人只需支付费用,就能获得专业头衔。这显然是虚假宣传。
这些带有假头衔的医护人员治疗的牙齿质量如何?是否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这些口腔医院利用虚假宣传、低价引流、高价收割等手段,将简单的治疗复杂化,增加消费者的治疗费用。
他们甚至故意留下一些牙齿问题,让消费者持续在他们那里治疗,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口腔医院的治疗效果与宣传不符,无论是医生头衔造假还是治疗效果造假,都涉及虚假宣传。
尽管官方已经对存在问题的口腔医院进行了严厉处罚,但口腔问题不容忽视。消费者应该提高警惕,避免被高额收费和虚假宣传所蒙骗。
口腔治疗不是某些商家牟取暴利的工具,我们应共同维护口腔行业的健康发展。
信息来源:
1. 红星新闻2024年12月8日发布的关于《看颗牙8家诊所给出4个方案,央视曝光口腔治疗机构乱象》的报道。
2. 人民网2024年11月29日发布的关于《消费曝光台|捆绑消费、多拔多种……当心掉入这些口腔医疗消费“陷阱”》的报道。
3. 羊城派2024年12月9日发布的关于《给钱就能当会员,谁在为口腔治疗机构乱象背书?|时评》的报道。
4. 极目新闻2024年12月9日发布的关于《300元能解决却报价5000元,口腔治疗岂能如此没谱?》的报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央视曝牙科乱象!300能解决的问题被要5000,建议了解以免踩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