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健康对每一位女性都至关重要,良好的保养能使女性气色红润,容光焕发。反之,如果经期未得到妥善护理,可能会引发妇科隐患。许多妇科疾病源于体内寒气积聚和气血不畅导致的淤血。那么,女性月经期间吃什么有助于排淤血呢?
1、红糖姜水
生姜药性热,味辛,归脾、胃、心、肺经。红糖温补,可以活络气血,加快血液循环。两者结合有助于经血通畅,排除血瘀。
做法:取生姜片4片,加2勺红糖,加适量的水放入锅中煮沸即可。建议在早上起床后饮用。经量多的女性,建议在经前三天开始饮用至经期停用,以免经量过多。
2、玫瑰花茶
玫瑰花性温,有行气、解郁、活血、化淤、缓解痛经的作用。玫瑰花富含维生素A、B、C、E、K,还有单宁酸及矿物质,有助于改善血气,调节体内环境,预防衰老。
做法:10朵干玫瑰,用70℃的水冲泡饮用。每日3杯,经前5天至经后都可饮用。对于缓解经期情绪不佳、肤色暗淡以及痛经症状有一定作用。此外,玫瑰花茶还有助于祛斑嫩肤,防皱纹、防冻伤,美容养颜。
3、山楂粥
山楂味酸,性温,有促进血液循环、行气、化瘀的功效,对于瘀血经闭者疗效很好,适用于体质虚弱、痛经、经血不畅者。
做法:山楂40克洗净去核切片,粳米50克洗净沥干,一同熬成粥即可,加少许红糖调味,每日早晚2次。
4、益母草艾叶茴香茶
益母草性凉,具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的作用,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瘀血腹痛等。茴香性辛、甘温,具有健胃、行气的功效,特别适用于经量少、经期延迟、腹痛、经血色黑有块者。
做法:益母草20克,炒艾叶20克,小茴香8克,将三者洗好放入砂锅中煎取汁液,共熬煮两次,早晚各服一次。
此汤特别适用于经量少、经期延迟、腹痛、经血色黑有块者。需要注意的是,无瘀滞及阴虚血少者忌用,以免经量增多,出血多。
5、核桃仁月季汤
核桃仁性温、味甘、无毒,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月季具有疏肝解郁、活血调经的功效。适用于月经紊乱(如经期提早或拖后、经量少、腹痛者、经血淤积者)。
做法:取月季花10克,核桃仁40克,红糖少许加入1升水煮汤,每天3次。经前5天开始服用,经期停止服用以免月经量增多。
6、马齿苋煮鸡蛋
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的作用,适用于热毒内结、月经过多、月经颜色黑或深色并有血块以及盆腔炎病症。
做法:取2个鸡蛋煮熟去壳后,加马齿苋50克和水500ml一并熬煮即可。每天一次,汤和鸡蛋一起食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忌服,容易引起腹泻。
7、当归生姜红枣茶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生姜含有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做法:取当归片10片,红枣10粒,生姜3片,红糖少许,枸杞子10粒加水500ml。当归、红枣用水洗干净后,浸泡15分钟,加水一起倒入锅中,生姜洗净可去皮可不去,切片加入锅中。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煮约20分钟,加入适合自己甜度的红糖。糖融化后加入枸杞子,稍煮2分钟即可出锅饮用。这款茶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经量少、痛经的女性朋友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保养的关键在于注重暖宫及排淤血。只有经血通畅,才能缓解小腹酸胀,排除身体毒素。以上七款民间食疗偏方非常有效,不妨试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经期吃什么排淤血最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