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橙子、喝可乐会让抗原检测呈阳性?别慌,真相在这里

吃橙子、喝可乐会让抗原检测呈阳性?别慌,真相在这里

伦子顺 2024-12-17 食疗养生 353 次浏览 0个评论


近日,一项引发围观的新奇操作——在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板的小孔里滴入橙汁或可乐,结果却显示为“两条线”……谣言称吃橙子、喝可乐会影响检测结果,也有网友戏称,假阳性是否太过容易。然而,从专业角度观察,这些所谓的“假阳性”纯属无稽之谈。


“任何检测产品若想得到准确结果,必须遵循其说明书的使用方法,这是常识。”华大因源中通量研发总监徐磊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尽管部分抗原检测产品已走出实验室,但检测与验证环节本质上仍是实验,用户应遵守基本实验规则。


吃橙子、喝可乐会让抗原检测呈阳性?别慌,真相在这里

4月25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一处核酸采样点,市民在排队等候进行核酸采样。图片来源:新华社


为何橙汁、可乐显阳性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免疫室教授朱宇清进行了验证性试验,发现有些检测试剂盒能识别出“问题试验”,显示试验无效;而有些试剂盒则会被“误导”,质控线正常,显示弱阳性。


这是由于获批上市的抗原试剂盒中使用了不同的基底成分。


那么,为何橙汁和可乐会让某些抗原检测出现假阳性呢?


真正的阳性显色,是因为抗原检测捕捉到了病毒的蛋白质,并在检测线处发生抗体与病毒蛋白结合的反应,激发显色反应,质控线和检测线都显色。


橙汁、可乐也能让检测线显色,是因为这两种酸性溶液直接激发显色反应,无需病毒蛋白的存在即可显色。在化学反应中,PH值至关重要,影响离子的解离和结合。


想象一下,白醋加入热牛奶会导致絮状沉淀,这不难理解PH值导致的蛋白变性(检测板上的抗体也是一种蛋白),酸碱度变化改变了化学结构,进而引发显色反应的进一步发生,造成假阳性。朱宇清在其科普文章中解释:直接将橙子汁滴入试剂板条,溶液PH值过低,以及橙汁中的维生素C作为大量还原剂,容易导致氯金酸胶体金异常聚集,部分胶体金析出,报告假阳性。


试剂盒设计中,有一种缓冲溶液可避免PH值变化。这种溶液对汗液、空气等带来的少量PH值波动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整个反应体系因微小变化引发剧烈变化,继而对结果产生影响。然而,缓冲溶液无法“缓冲”人为大量酸性物质加入对整个实验结果的破坏性影响。


拒绝假阳性,抗原检测应对有招


抗原和抗体的反应及显色反应被浓缩到薄薄的检测板上完成,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物理吸附方法,抗原/抗体容易从金颗粒表面脱离,标记物不稳定,因此橙汁、可乐等液体能让反应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假阳性。


吃橙子、喝可乐会让抗原检测呈阳性?别慌,真相在这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截至4月27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0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所有获批产品的检测原理可分为三种:乳胶法、胶体金法、荧光免疫层析法。


三种方法的原理都是双抗夹心法,但显色的信号物不同。


胶体金法的信号物是纳米金颗粒,肉眼可观察结果;乳胶法是涂了色源,肉眼可观察结果;荧光免疫层析法的信号物是荧光物质,需要特定仪器观察检测结果,但荧光物质相比胶体金更稳定,适用于半定量检测,因此荧光免疫层析的灵敏度更高。


“显色信号物更加稳定,有助于避免因不规范操作导致的假阳性。” 徐磊说,为了增加显色信号物的稳定性,华大的抗原检测产品采用纳米微球为载体技术,结合荧光标记物探针,在载体和发光方面均提高了显色的稳定性。此外,检测信号不依赖肉眼观察,而是通过荧光识别设备进行定量,因此提供的信息更具诊断价值,且较传统的胶体金层析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约10倍。


由此可见,并非抗原检测容易“假阳性”,而是操作不当所致,别再让橙子、可乐背黑锅了。


编辑:王宇

审核:朱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吃橙子、喝可乐会让抗原检测呈阳性?别慌,真相在这里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