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此方剂由莪术、益母草、仙鹤草、黄芪、当归五味药组成,其功效在于扶正祛邪,活血祛瘀,调整阴阳,理论上符合中医对肿瘤病机的认识,是抗癌的基本方剂。
1.组成成分详解
(1)莪术味辛、苦,性温。归入肝、脾经。功能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众多肿瘤病方中使用莪术超过200首,药理研究显示莪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直接抑制和破坏癌细胞等效果。
(2)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微寒,归入心包、肝经,功效活血化瘀、利尿消肿。药理研究表明,益母草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和抗血液凝固,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3)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归入肺、肝、脾、大肠经。传统认为该药可收敛止血、杀虫、止痢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理研究表明:仙鹤草具有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并能提高荷瘤动物机体免疫功能。
(4)黄芪味甘,性温。归入肺、脾经。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对人卵巢癌细胞DNA合成有抑制作用,对机体免疫系统有广泛影响,具有明显促进免疫活性的作用。
(5)当归味甘、辛,性温。归入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药理研究表明:当归有预防肝癌的作用,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2.组方立法依据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则的高级阶段。明清医家指出,治疗应首先固正气,近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正气虚,机体免疫机能低下,通过中药扶正培本可调整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癌能力,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因此,采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调整脏腑功能,补养气血,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治则。
肿瘤患者正气虚,加之手术、放化疗等外来因素造成虚上加虚。而正气亏损是影响肿瘤患者生存期、生存质量,肿瘤转移之根本。针对正虚的病理机制,我们在治法上采取益气养血的方案。黄芪益气健脾,扶正培本,当归养血补血,两者合用改善恶性肿瘤本虚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
血瘀是癌症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在治疗上我们采用活血化瘀的治法。莪术破血逐瘀而消积散结,益母草活血通经,使有形之肿瘤邪有所出。然莪术药性峻猛,有耗散之虞,故用仙鹤草收敛之性止莪术耗散之性,达到散中有收,散收并用的目的。
肿瘤是在阴阳失衡、气血不调、五脏之气紊乱的状态下发生的。因此,在治疗上我们选用一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确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如莪术、仙鹤草等,控制癌毒的增长蔓延,从而有效地保存人体的气血精液。
3.组方意义与特点
肿瘤为有形之邪,多系瘀毒夹杂相互搏结而成。癌肿一旦形成,更阻滞气血,致瘀毒互结,故治疗可应用攻散破结之品。然肿瘤患者本身多体质虚弱,脾失健运,因此在治疗时应在祛邪的同时注意顾护正气,补益气血。莪术为君药,具有破血行气,散瘀止痛之功;益母草助莪术活血、通络,使有形之肿瘤邪有所出,又性偏寒凉防莪术温燥之弊,为臣药;仙鹤草,具有收敛止血,补虚的功效,能收敛有形之血,又可补益无形之气,还能防莪术破散太过,达到散收并用;黄芪益气健脾,扶正培本;当归养血补血,活血止痛,共奏补益之效,故仙鹤草、黄芪、当归三者共为佐使药。综观本方,各药经过合理配伍,对于肿瘤既可通过消除致病之瘀积、毒邪等因素,以起到抗癌之效,又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本文主要参考:曾永春的硕士学位论文——五草饮加减对小鼠S啪肉瘤抑癌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一首由莪术等五味中药组成的抗癌基本方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