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关于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系统的话题在微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江苏的张女士发现,她的9岁孩子通过租用网络游戏账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花费了2000多元。这种“租号”行为,正是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系统”的一种手段,价格从几毛钱到几十元不等。通过这种方式,不少未成年人得以以成人的身份登录游戏,从而绕过防沉迷系统,不再有游戏时间的限制。
除了“租号”外,一些未成年人还通过购买游戏账号的方式绕过防沉迷系统,更有商家直接提供“帮买家将游戏账号实名认证为成人账号,且完成部分平台要求的首次登录人脸识别”的服务。这样的行为,公然与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防沉迷规定对着干,严重违反了法律法规。
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被称为“最严”的防沉迷新规,对未成年人每天上网玩游戏的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然而,如果未成年人可以通过“租号”、购买游戏账号的方式绕过防沉迷系统,那么这一“最严”的防沉迷系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要让防沉迷系统真正起到保护未成年人的作用,就必须严厉打击向未成年人出租、售卖游戏账号的行为,铲除背后的利益链。同时,未成年人父母(监护人)也要尽到监护、引导职责。要明确的是,向未成年人出租、售卖游戏账号,帮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是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当前,虽然所有网络游戏都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但是,如果未成年人使用成人账号登录,则不会受到任何限制。这让一些不法商家看到了“商机”,于是开始出租、售卖游戏账号。此外,还有一些不法商家和个别网络游戏运营者勾结在一起,帮助使用成人游戏账号的未成年人完成“人脸识别”验证,从而获取非法收益。
为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应该像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一样,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出租、销售游戏账号,以此强化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不法经营者,应该加大治理力度,考虑实施重罚制度,让他们不敢再做面向未成年人的非法生意。从技术角度上来说,防沉迷系统也应该进一步优化升级,采取动态核验等有效措施,增强严密性,不能任由商家钻空子。
此外,即便如此,也可能出现未成年人父母(监护人)或其他成年人用自己的账号登录,给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情况。这就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父母(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要求其尽到监护责任,不能纵容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同时,游戏平台在发现未成年人使用成人账号登录玩游戏时,应该及时冻结、注销相关账号,并向监管部门举报,追查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如此,才能形成监管闭环,让防沉迷系统真正防住沉迷。
作者:熊丙奇(教育学者)
校对:王心
(来源:新京报)
温馨提示: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有新闻线索,请拨打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不应成为商家牟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