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 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人类观察家聚集地。
空难带给人巨大的无力感,一旦发生,几乎是无人生还的结局。但在一些极限救援的案例中,我们依然能看到人类的可能性。灾难降临时,机组人员依靠神级经验与操作,胜天半子,从死神手中逃逸。
#01
与自动驾驶仪争夺控制权
1993年东方航空MU583空难事件源自一场”人祸“:一名机组人员误触了飞机襟翼控制手柄。
“13秒内,飞机连续抬头、低头三次,急速掉落5000多米,速度也骤增至364节,触发超速警报”。“碎掉的玻璃渣、乱飞的物品、被外力从座位上抛出的乘客、四处飞溅的鲜血”,这些都是幸存者后来的描述。机舱内险象环生,所有人甚至来不及恐惧。
1993年4月6日,中国东方航空MU583号航班,自经停地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飞往洛杉矶国际机场。飞机共载有235名乘客和20名机组人员。
北京时间当晚7点10分,飞机在阿留申群岛附近空域高度3万3千英尺(约10060米)处巡航,一名机组人员不小心碰到了襟翼/缝翼控制手柄,导致飞机的前缘缝翼放下,其产生的力矩迫使飞机抬头,飞机的俯仰角增大至9.5度,触发了失速警报。
千钧一发之际,机长断开自动驾驶仪,手动操纵飞机。他在收回缝翼的同时,试图进行改出操作。但他的操作没有奏效,反而导致飞机产生剧烈的俯仰角振荡,最猛烈时俯仰角达到了向下24.3度,这样的角度对飞行而言是相当致命的。
缝翼误放94秒后,机长重新打开自动驾驶仪。飞机在自动驾驶仪操纵下再次爬至3万3千英尺。由于乘客受伤,机组人员宣布了紧急情况,约2小时后在谢米亚空军基地紧急降落。
最终255人中,1名乘客在飞机着陆之前因伤重不治,另1名乘客在治疗2星期后不幸去世。除此以外,另有156人受伤,其中53人重伤。
#02
失温失压下坚持飞行
2018年,四川航空由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在四川空域内飞行途中,驾驶舱右侧玻璃突然破裂,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降低到零下四十摄氏度。万米高空中,机组副驾驶徐瑞辰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
危急关头,航班机长刘传健依靠二十年飞行经验,手动操纵,成功让飞机备降在了成都双流机场,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事后,刘传建接受采访时,称此次事故与英航5390号事故非常相似。
1990年6月10日,英国航空5390号班机像往常一样从伯明翰飞往西班牙马洛卡,当飞机爬升至17300英尺的高度时,正是送餐服务开始的时间。突然,驾驶室发出巨响,机身立即在高空失压。原来,是机长位置的挡风玻璃飞脱了,机长蒂姆·兰开斯特立即被气流扯出驾驶室外,只有双腿仍被缠在控制盘上。幸运的是,副驾驶艾奇森还坐在座椅上,他不得不顶着每小时560千米的风速,极力控制着震颤的飞机,并努力将飞机控制在了3400米的高度。
与地面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后,艾奇森被指引备降南安普敦机场,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机场,偏偏导航图和着陆示意图也被吹向窗外。此时,南安普敦指挥塔台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克里斯·朗德尔呼叫艾奇森保持镇静,并一步步引导他降落在机场。当轮子触到地面时,机舱里响起了阵阵掌声,艾奇森忍不住大哭起来。事后机长奇迹生还,全机无人遇难。
#03
被火山灰放过的飞机
1982年6月24日,英国航空9号航班从伦敦希思罗机场飞往奥克兰国际机场,飞越雅加达后在1万1千英尺高度巡航,穆迪机长检查了气象雷达,看到没有异常后起身去洗手间。突然,飞行员发现驾驶舱挡风窗上出现了细光点,类似“圣埃尔摩之火”,它通常发生在雷雨天中,但当时机外的天气晴好,并无雷雨。
事后查明,在英航9号航班飞过的区域,有一座火山正在活动,释放出的火山灰涌至15000尺高空后,被风吹向9号航班的机身。由于高空中空气非常干燥,火山灰摩擦起电后产生了“圣艾尔摩之火”。
火山灰导致飞机4台发动机突然熄火,飞机失去推力后从1万米处掉到3000多米,加压空气快速流出,舱内的含氧量也逐渐减少,导致乘客咳嗽不已。穆迪机长不得不让飞机急速下降,这样他们才能到达一个含氧量相对充沛的高度,飞机在1分钟之内下降了6千英尺。
在飞机和雅加达机场中间,有座山横跨在爪哇岛上,而飞机要至少飞到3千5百米高度才有希望躲避撞山的危险,但熄火的发动机不足以驱动一架客机。千钧一发之际,原本失去动力的4具发动机全部重新启动,英航9号航班死里逃生。
事后发现,是一种惊人的化学作用救了这架飞机,火山灰一开始掉落,发动机便停止转动,因此所有东西开始降温,以致溶解的火山灰掉落,发动机也得以再次启动。
#04
把飞机当滑翔机开
7月23日,加拿大航空143号航班从渥太华机场顺利起飞,执飞机型为波音767-233型,客机在安大略湖12500米高空处巡航时,突然驾驶舱中传来报警器响声。随之客机燃油压力表亮起了红灯,这表示飞机某一个燃油压力过低。
皮尔森机长迅速做出决策:迫降在附近的机场。此时飞机距离目的地还有1200多公里,最近的机场是在222公里外的温尼伯。飞行员和温尼伯塔台进行了联系,并取得了降落许可。皮尔森机长操控飞机从4万1千英尺的高度开始降落,这时飞机的报警器显示,飞机所有的油箱里都没有了燃油。
客舱乘务员向乘客广播了飞机即将迫降的消息,要求大家做好迫降准备。正在飞行员进行紧急迫降程序的时候,飞机的另一具发动机也彻底停摆,失去动力的波音767型客机变身为一架庞大的滑翔机。
副驾驶肯德尔经过计算后发现,他们根本无法迫降在温尼伯机场,只能选择附近的吉姆利机场。皮尔森决定采用滑翔机中侧滑的动作接近跑道,并在落地前的瞬间修正方向。没有了发动机轰鸣声的143号航班,在失去了前起落架支撑的情况下“跪地“着陆,机鼻直接撞地滑行。
经过长达17分钟滑行,飞机成功迫降,打破了当时民航机滑翔飞行最长距离的世界纪录。此时的客舱也不断弥散着烟雾,乘务员马上组织大家进行安全疏散。
事后溯源,发现工作人员忽视了当时执行飞行任务的客机换成了最新投产的波音767后,加油采取的单位由“磅”改为了“公斤”,这就导致加油量本该达到的2万公斤,骤减至九千多公斤。
#05
机组天衣无缝的配合
阿罗哈航空243号航班是来往于夏威夷的希洛岛和檀香山的定期航班,客机机型是波音737-200型,1988年4月28日,阿罗哈航空243号航班一如往常从希洛国际机场起飞,飞机上共计94人,分别是89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
当飞机爬升到巡航高度7300米,意外发生了,机体前端左边一小块天花板爆裂,机舱瞬间失压,驾驶舱的门没了,而飞机头等舱的顶棚出现了一个大洞,客机前五排的座椅全部暴露在空中,一名正在回收客人杯子的乘务员,瞬间被强大的气流吸出了机舱外。
客舱天花板破裂导致氧气供给系统被摧毁,此时还有时速3百海里的强风和将近零下50度的严寒,飞机处于随时可能解体的状态,航班的当务之急是下降到适合人类生存的高度。
接下来,阿罗哈航空243号航班的两名飞行员在13分钟内力挽狂澜。机长要求副驾驶立即联络毛伊岛机场,请求紧急降落。由于飞机破裂,风噪很大,机组只能用手势来交流。幸运的是,两人都在阿罗哈航空服务了近10年,非常熟悉自己所飞的航线和机型,对夏威夷的天空、地形、机场也非常熟悉,最终凭借天衣无缝的配合完成了安全降落。在此前,航空史上从未有遭此重创还安全降落的记录。
事后美国国家交通安全局展开了全面调查,发现事故是因为裂缝氧化导致金属疲劳引起,该飞机已经使用了19年,起降次数早已超额,导致飞机机体结构变得更加脆弱。事发后,美国各大航空公司决定淘汰一批老旧的机型,并规定客机在特定的机龄后必须接受额外的检修程序。
#06
紧急迫降闹市河面
2009年1月15日,客机N106US在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这是一班飞往西雅图的每日航班。这样一次稀松平常的飞行,却在起飞后一分钟遭遇了无妄之灾,飞机上两具引擎都因撞上一群加拿大黑雁而失去动力。塔台要求立即折返,机长沙林却发现不能完成该指令,回天乏术。
情急之下,沙林机长准备飞往新泽西的泰特伯勒机场紧急降落。随后,他又发现如果以当时飞机的高度及下降速率,让客机降落于泰特伯勒机场相当冒险。这时,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客机紧急降落在贯穿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上。
作为美国最繁华的城市,纽约拥挤的人口密度让迫降哈德逊河充满惊险,但想安全降落且将损失减到最小,这是唯一能做的决策。
飞机进入哈德逊河河道上空后,以滑翔方式缓缓下降。首先触水的是机尾,随后是以机腹接触水面进行滑行。最后,飞机于曼克顿附近停止滑行,机身大致保持完整,全机人平安无事。
飞机落于哈德逊河后,沙林机长迅速疏散乘客,并两度检查机舱,确保所有人都离开后,他才最后一个离开。经过此事后,他被美国人民视为英雄,若不是他高超的技术和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或许这会变成一场“空中浩劫“。
#07
组织乘客有序疏散
法国航空公司一架从巴黎飞往多伦多的空中客车A340,航班号为358的客机,在加拿大多伦多机场着陆时遇到了强烈的雷暴天气,飞机冲出跑道,滑到一片森林茂密的地区,最后停在一条高速路附近。当时机上共有297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
录像显示,机身一共发生两次爆炸。 三分之一的机身塌落在地,其余部分烧成一团火球。随后赶来的紧急救援车辆停靠在飞机残骸附近,消防队员猛烈向燃烧的机身喷水,两个小时后大火才被扑灭。当最终得知无一人死亡时,许多救援人员都认为这是奇迹。
在分析这一奇迹时,多伦多机场管理局发言人史蒂夫·肖认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每个人都迅速积极地配合,尽管在当时许多人有些慌乱。飞机内的人员很快被疏散,机上工作人员以及机场应急服务中心的人员都对此作出了快速反应。最终,300多人在飞机爆炸前全部有序地逃了出来。
乘客罗伊尔·布雷马勒说,他是通过飞机上的逃生通道跑出飞机的。“当时非常非常快。飞机一停,他们就立即打开飞机一侧,我们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告诉我们跳下去!”
#08
幸存女孩抓住飞机碎片
2009年6月30日,也门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10型客机,在即将飞抵科摩罗莫罗尼机场时,坠入印度洋,机上共有142名乘客和11名机组人员。唯一的幸存者是一名14岁的法国少女。
一名科摩罗救援人员说,他们突然发现水面有一个小小的人影,正在乘客遗体和飞机残骸中拼命游泳,当时海面上波涛汹涌,“我们一开始向她扔过去一个救生圈,但她没抓住,我不得不跳入水中将她救起。她不住地发抖,我们在她身上裹了4件衣服,又让她喝了热糖水。”女孩名叫巴娅,获救时已在海水中浸泡了约2个小时。
巴娅本是和母亲一起乘飞机前往印度洋岛国科摩罗旅游。事后巴娅回忆,她先是听到飞机上的广播要求乘客系好安全带,紧接着便感觉像触电一样,然后很快就落入了水中。幸运的是,她在落水时被一段飞机残骸挂住,没有完全沉入水中,才能在飞机失事10余小时后成功获救。
#09
快速排油防止爆炸
2016年12月19日,一架属于俄罗斯空天军的伊尔18式客机在飞行途中失事坠毁。飞机在坠地后断成了三截,损毁严重。但赶到的救援人员却发现,整架飞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50余人全部幸存。
《莫斯科新闻报》刊登了一篇由空天军内部专家撰写的文章,解释了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在飞机发生故障后,飞行员利用仅存的动力控制住了飞机,让整架飞机不至于是在完全失控的状态下坠地,延缓坠地时间,改善了飞机落地时的姿态。
利用争取来的宝贵时间,飞行员迅速使用快速排油系统把油舱内的油料全部排出,防止落地时发生灾难性的大爆炸。另一方面,事发地积雪很厚,泥土较为松软,地势平坦,也为减少伤害提供了可能。
#10
避免飞机冲出跑道
2010年8月16日,一架波音737客机在午夜时分从波哥大起飞,两小时后因遭遇雷击在圣安德列斯岛不幸坠毁。机上一名老人心脏病发作,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后去世,其余130名乘客全部生还。
这架客机在距离圣安德列斯岛机场停机坪上空80米(250英尺)处遭遇雷击。一名乘客回忆:“我们都感觉到飞机疾速地落向停机坪。”“我们没有感觉到飞机落到了地面上,只是看到飞机里的东西四处乱飞,爆裂声此起彼伏。”
失事飞机曾一度失控,但飞行员凭借高超的技术成功避免了飞机冲出跑道,机上的乘客“差不多四散在跑道的尽头”。对比客机损毁程度和伤亡规模,当地官员用“不可思议”形容这场空难。
参考资料:
1.从阿罗哈航空243号航班事故看机组资源管理 民航资源网
2.俄军运输机曾高空坠落机体断成三截 50人竟全部幸存 新浪军事
3.火山灰是怎么影响航班飞行的 中国航天报
4.历史还原川航机长提到的“英航5390号事故” 看历史
5.哥伦比亚客机遭雷击坠毁 仅1人遇难 中国日报
6.也门空难13岁女孩幸存 被弹出机舱不会游泳 东方早报
7.雷劈法航空客300多人逃生 重庆时报
8.创造客机无动力滑翔记录的加拿大航空143号航班 航空之家
- END -
撰文 | 锦官 无相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盘点:那些空难史上的极限施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