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随着“00后”们走入大学校园,“90后”突然发现自己马上要“青春不在”而步入中年了。有调查显示,人到中年后最害怕得的病就是癌症,一些健康意识强烈的“90后”开始意识到体检对于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性,纷纷投入体检中心的怀抱。在琳琅满目的检查中,肿瘤标志物是最吸引人眼球的,光从它霸气的名字就能推断出这个家伙并不好惹,甚至检查完之后连化验单都不敢去看。那么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异常真的就能代表身体得了癌症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肿瘤标志物的神通,看看当我们面对指标异常的时候,该如何去解读和应对。
01 肿瘤标志物和它的定位功能
肿瘤标志物是一类由恶性肿瘤细胞分泌或刺激产生的异常物质的总称,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等,这类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恶性肿瘤在人体内生长的过程,一般常用于恶性肿瘤筛查、癌症术后复发监测和指导化疗用药等,提取肿瘤标志物过程安全、快捷,可以通过抽血化验即完成检查。
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的定位功能很差,一个肿瘤标志物可以对应多个组织器官,也可以多个脏器对应一项指标:一方面胃癌的患者可以同时伴有CEA、Ca19-9,CA12-7等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另一方面CEA除了在胃、结直肠等消化器官恶性肿瘤中出现外,还可以在尿道、卵巢、乳腺等其他组织存在恶性肿瘤时数值上升。
因此当一项肿瘤标志物数值有异常增高,医生如果不进行进一步检查,就无法确切地判断是哪里出了问题。既然肿瘤标志物的定位功能不好,那它的定性功能又如何呢?
02 指标升高就代表得癌了吗?
每一个肿瘤标志物都有其自身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比如上面提到的CEA,一般正常值在5μg/L以内(根据试剂、设备的不同略有浮动)。
当CEA超过正常值上限时,化验单上明晃晃的↑剪头总会让许多不知情的患者惊慌失措,以为自己得了癌症,尤其是擅于在网上寻求帮助的“90后”们,如果信息查询不当,经常会被自己的指标所吓到,惶惶不可终日。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都是虚惊一场。
究其原因在于单纯的一项肿瘤标志物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能力其实并不强,假阳性的几率很高。有研究表明,近1/5的烟民体内的CEA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当遇到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肝硬化等疾病时,CEA也同样会升高。所以当看到CEA升高的时候,可不一定都是因为癌症的原因呀。
单纯的一项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在不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的时候,这项指标的异常通常是不具备临床意义的。而当指标显著升高时(常超出5~10倍以上),就要警惕癌症的发生了,应该及时就医,以免漏诊体内的恶性肿瘤。
但即便如此,医生也不能通过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就判断这个人得了癌症。恶性肿瘤的确诊不能仅凭肿瘤标志物的结果,而是要结合影像学和内镜学等特异性强的辅助检查,再伴以病理活检,才能最终确定临床诊断。
以上的结论代表了大部分的情况,但在肿瘤标志物中,也有那么几个特异性相对强的指标。一旦这些指标有异常,需要医生提起十二分的精神,甚至可以直接宣告癌症的初步诊断。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03 独树一帜的甲胎蛋白
说到肿瘤标志物如果不提甲胎蛋白(AFP),那这应该不是一篇合格的科普文章。AFP作为肿瘤标志物的一员,能够被大家广泛知晓,主要是因为其相对稳定和特异的对肝癌的诊断能力。能够仅通过血清学检查就能以较高的精确度去诊断肝癌,这使得AFP在业内独树一帜。
AFP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AFP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 μg/L。 经大量研究表明,当AFP超过四周保持高于400 μg/L或单次测量大于800 μg/L时,考虑肝癌的可能性极大。
由于妊娠和活动性肝炎等情况下AFP也会增高,所以在诊断时要排除这些情况后再去参考AFP指标的意义。但无论如何,AFP也是肿瘤标志物家族中,精确度最高的指标之一了,其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04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当然了,除了独树一帜的AFP意外,大多数的肿瘤标志物在现有医学条件下,虽然欠缺一定的稳定性和特异性,但是这些指标在特定的场合依然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1.检查便捷、无副作用、性价比高,是肿瘤筛查的有效手段。
只需要抽个血就能进行全身的肿瘤筛查,在这点上肿瘤标志物相比较其他影像学或内镜学检查有很大的优势。既不需要预约等候,也不需要承受放射线的辐射,花费又不高,这些特点让其成为体检中心不可多得的肿瘤筛查手段。
随着多指标联合应用的方式出现,肿瘤标志物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肿瘤的筛查的精确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一项研究显示,联合Ca125、Ca153虎CEA等肿瘤标志物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比单一应用CT筛查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检查准确率也更好。
2.对早期癌症敏感性差,但可作为监测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手段。
除了体检筛查肿瘤外,肿瘤标志物应用价值最大的地方就是对癌症术后的患者进行监测,提早发现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5年后在切口处复发癌症的几率不小,医生会定期监测高风险的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等,如果发现指标有异常增高,则第一时间考虑是否存在残胃癌的发生。
可见对肿瘤标志物的监测在癌症术后的患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监测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效果。
很多分泌型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治疗期间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医生可以根据对特定数值的监测掌握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从而针对性地调整用药方案。
一些关于肿瘤化疗或靶向治疗的疗法的文献也采用肿瘤标志物去作为疗效的参考,从侧面显示了其能够反馈治疗效果的能力。
总结
由于肿瘤标志物的自身特性,除了少数如AFP以外,其他多数指标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参考,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但在肿瘤筛查,术后复查和治疗效果反馈等方面依然有其独特的作用。
当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时应该引起我们和医生的警惕,但依然要通过特异性更强的检查方式和经过医生的缜密诊断才能确诊。因此,希望大家能通过医学科普文章,多掌握相关知识,不要自己吓唬自己,连化验单都不敢去看。
(END)
参考文献
- 王海明, 李志彬, 齐学红, et al. CA125,CA153及CEA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5):103-104.
- 申妮, 张永利, 王志尚, et al. 新辅助化疗对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与疾病复发转移指标的影响[J]. 实用癌症杂志, 2018(1):96-98.
- 石海蓉, 张影, 陆颖, et al.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8, 38(5):331-335.
- 王杉, 秦新裕. 重视残胃癌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8, 21(5):481-482.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指标升高≠得癌,专家告诉你该如何解读肿瘤标志物的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