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高考结束或征兵季,众多年轻人选择通过手术矫正近视,追求清晰的视界。然而,手术并非随心所欲,需严格遵循适应症,方能实现理想效果。
9月24日下午,广州番禺普瑞眼科医院隆重举行“百里挑医·名医工作室”揭牌仪式。四位中山眼科中心资深名医——刘泉、刘斌、刘红山、朱斯平教授,在屈光、白内障、角膜病等眼科领域均有所建树。工作室的成立,对于缓解周边地区“找专家难”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最小手术患者仅6岁,属特例
我国近视眼人数已超4亿,患病率高达33%,其中90%的青少年深受其困扰。然而,真正适合屈光手术矫正的仅约8000万人。这是为何?普瑞眼科集团副总院长兼大湾区屈光手术首席专家刘泉教授接受采访时解释,他在中山眼科中心工作三十余年,接触过众多意向手术的近视患者。针对这些患者,他不仅进行详细检查判断其是否适合手术,还与其深入沟通,了解其手术意愿。“手术矫正近视是锦上添花,若患者能够接受戴框架眼镜,我一般不建议其非手术不可。”刘泉教授表示。
手术矫正近视的适应症包括年龄满18岁,近视度数稳定,每年进展小于50度。设置18岁为年龄分界线,是因为18岁后视力通常趋于稳定。然而,最小手术患者年仅6岁,系因她单眼近视600度并合并弱视,另一只眼视力正常,故无法配戴普通眼镜,近视手术对她来说犹如雪中送炭。
两眼视力相差大,获益更多
近视手术的另一适应症是两眼屈光有参差(相差200度及以上)。刘泉教授解释,并非所有两眼近视度数相同的患者都不能手术,而是两眼屈光度有差异的患者更易出现眼疲劳、眼痛、头痛等不适,手术矫正后获益更大。
其他适应症包括:眼部无活动性疾病,如炎症、干眼症等;眼部参数符合手术条件,如圆锥角膜患者则不适用;全身无手术限制疾病。
术后视力不可盲目期待达1.5
刘泉教授强调,若患者对术后视力抱有过高期待,则不适合手术。他指出,由于个体差异和不可控因素,手术后视力不一定能达到1.5。例如,不同人的创面愈合情况和大脑皮层对图像分辨的精细度均有差异。根据多年经验,手术后视力矫正达到1.2的患者占大多数。普瑞眼科致力于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视觉质量、全视觉场景的视野范围以及全程视觉(远、中、近)效果。
广州番禺普瑞眼科医院李勇俊院长表示,四位专家教授的工作室成立,有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番禺地区,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找专家难”的问题,使300万名番禺人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国内一流的中山眼科教授级医疗服务,并惠及粤港澳大湾区广大患者。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4亿近视患者中适合手术矫正仅8000万?听屈光手术首席专家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