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冒用他人身份上大学,却因此对被冒名者产生了怨恨,导致了一系列的不幸和纠纷。被冒名者通过再次参加高考和读博,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揭示了冒名者的行为。河南师范大学在确认冒名顶替事实后,撤销了假“张某飞”的学籍和学历学位。真“张某飞”及其家人已采取法律手段,要求追究冒名者和相关机构的责任。
这起事件引发了多个疑问:马某铭是如何获得学籍并成功冒名顶替的?张某飞为何能再次参加高考?在张某飞再次考入其他高校时,为何未被发现?
教育系统工作者表示,过去确实存在高考替考和学籍买卖的现象,但随着高招制度的完善和系统技术的进步,这种现象已经极为罕见。他们指出,现在的招生系统非常严密,对接公安、学信网等数据库,一旦有问题就会预警。加上替考入刑和户籍整治等措施,此类事件几乎不再发生。
马某铭因冒名顶替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他的行为不仅害了自己,也影响了被冒名者的人生轨迹。尽管他已经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代价,但事件依然引发了对教育制度公正性和安全性的思考。
来源:澎湃新闻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