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就排的“直肠子”,能吸收营养吗?

吃了就排的“直肠子”,能吸收营养吗?

简欣荣 2024-11-22 花茶养生 831 次浏览 0个评论

小蒲姐有两个朋友,其中A深受便秘困扰,而B则每在午饭后五分钟,便急不可待地冲向厕所,仿佛要在那里尽情翱翔。当这两位一起吃饭时,A总会羡慕地看着B的背影:吃了就排泄,身材还如此苗条。她心想,如果我也能像B一样,吃了就快速排泄,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不吸收营养,也能变瘦呢?

是啊,如果食物吃下去后能迅速排泄,是不是就代表着什么营养都没被吸收呢?

食物在胃中经历粉碎和研磨,一般需要4~6小时,才会完全进入小肠。经过小肠3~8小时的消化吸收后,食糜会被送入大肠,等待最后的回收利用。在大肠中,食糜中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被大肠吸收,便便逐渐成型,被大肠的蠕动推向直肠和肛门。总的来说,便便的形成过程通常需要18~22个小时,也就是差不多一整天的时间。而吃过饭后,饱胀的胃能引发结肠反射,从而产生排便反射,让我们产生便意。只要习惯了每天中午饭后排便,形成固定的排便习惯,每天午饭后都能顺利排便也就不奇怪了,并不会导致“营养不良”。

食物消化吸收主要靠小肠。被胃研磨成的食糜进入小肠后,会被胆汁、胰液、小肠液转化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如单糖、低分子肽与氨基酸、乳糜微粒,吸收入血,运送全身。而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可能会让小肠蠕动过快。如果食糜与肠黏膜接触的时间太短,还来不及被消化吸收就被排出体外,容易造成腹泻。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营养不良。

有的人因为总是腹泻去医院检查了很多次,但检查结果都说肠道很正常,没有什么病变,这时候就可以考虑肠易激综合征了。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人,会经常感觉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后就会有所缓解,他们的排便习惯也会发生改变。

最近3个月里,如果每月都至少有3天出现以下症状中的2项,那就可能是得了肠易激综合征:排便后腹痛腹部不适改善;排便频率改变,每周少于3次,或每日多于3次;粪便性状(外观)改变,出现干球粪或硬粪或糊状粪/稀水粪;除此之外,还有排便费力、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排黏液、腹胀等问题,那更能为患肠易激综合征增添证据。

看到这里,有类似症状的人可能会想仰天长啸:为什么是我?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以下三个因素相关,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探讨。

心理因素:情绪波动时,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增加脑啡肽、5-羟色胺等物质的产生,加强肠道蠕动。焦虑、悲伤、抑郁或者失业、死亡、婚姻破裂等负面事件,都可能造成肠易激综合征。心情郁闷时,可以试试多做深呼吸,多外出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调整情绪,改善心情。

有过肠道感染:曾经有过弯曲杆菌、志贺菌、沙门菌等肠道感染,可能会引起黏膜炎症反应、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激活局部免疫,从而引发肠易激综合征。

食物不耐受、过敏:食物过敏、短链碳水化合物(如乳糖、果糖等糖类)吸收不良、麸质(谷物中的蛋白质)敏感都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最好避免吃高脂食品、乳制品、酒精、部分水果、咖啡、酒精、容易产气的蔬菜(如豆类、西蓝花、白菜等),这些食物都可能会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症状,还是及早去医院就诊,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造成了腹泻。为了保证营养状况,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解痉、止泻类药物进行止泻。

(本文经过百科名医医学团队及专家审核)

参考资料:

  1. 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 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潘祥林, 王鸿利. 实用诊断学.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3. 王辰, 王建安. 内科学: 上册.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吃了就排的“直肠子”,能吸收营养吗?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