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到夏天,手上和脚趾头就开始长出密密麻麻的透明小水泡,奇痒无比,让人难以忍受。有人说这是体内“毒气太重”,有人说是“脚气”蔓延,那么这个到底是什么呢?
这种水泡叫汗疱疹,是湿疹的一种。汗疱疹是入夏之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呈对称发生于手掌、足趾、指(趾)侧缘部位。典型皮损表现为患处成批出现圆形小水疱、丘疹,小如针尖,大如绿豆,疱液清澈,患者可明显自觉皮损处瘙痒、灼热,甚或刺痛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常生活。本病多见于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冬季缓解。因属自限性疾病,故冬季可皮损恢复,自行痊愈。另外本病还多有周期性反复的特点。
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会长汗疱疹呢?
-
湿热重:夏天潮湿,容易导致体内湿热过重,造成手上出现一些小水泡并且轻微瘙痒。中医认为,体内湿热上升时则会在身体上反应。
-
过敏反应:一些敏感肌肤或者是极易敏感的朋友,也可能会出现手部小水泡的现象。
-
某些真菌引起:夏季到了,很多人喜欢在冰凉的水里面洗手或者是喜欢接触一些表面冰凉的东西。而上面往往伴随着一些真菌,从而出现小水泡并且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瘙痒。
汗疱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过敏性)疾病,由于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因此不传染。如果不及时救治,往往会愈演愈烈。有些人喜欢把汗疱疹戳破,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千万不要试图把汗疱疹戳破。
对于它的治疗,首先主张使用外用药物。早期水泡性的损害以干燥止痒为主,炉甘石洗剂外涂就可以达到目的。当开始脱皮时,外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汗疱疹常用药物,通常选择软膏剂型较为合适。
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类会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此外局部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或吡美莫司对汗疱疹也有效,该类药可抑制免疫细胞释放炎性介质。有研究指出,与糖皮质激素相比,外用免疫抑制剂复发率较低。对于瘙痒较为剧烈或者症状严重的患者,短程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迅速收效。而对于难治性的汗疱疹,近年来发现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疗效较好。不过这些药物有严格的应用指征,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如何预防汗疱疹?
-
避免搔抓:搔抓往往是病情恶化以及发生并发症的主因,因此应尽可能避免。
-
手部保养:在季节交替时,尽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洁剂,多擦护手霜保湿。
-
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精神因素对汗疱疹影响非常明显,良好的情绪对汗疱疹治疗极为有效。
-
避免刺激性接触:找出自己的汗疱疹和金属是否相关,如果有相关要尽量避免。这种方法对于合并金属过敏体质的病人,具有高度疗效。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痒痒痒!一到夏天就长的这种“小水泡”到底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