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有句名言:“风胜湿”。另一句则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这句话告诉我们,湿气受伤时,往往首先侵袭人体的下部。
曾有一名45岁的男性患者,自42岁起,阴囊便出现潮湿的毛病,还长了很多小疙瘩,一抓就流水,又疼又痒,已有三年。他试过用药膏涂抹,但效果不佳,总是反复发作。于是,他来找中医,希望通过中药来调理。
与此同时,患者每次小便时都会感到涩痛,尿液黄浊,并且经常感觉手脚心发热,夜晚难以入睡,口干口苦口臭严重。经过诊断,发现他的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显示阳气下陷,郁积在下焦,湿性重浊,易袭阴位。那么,为何会出现湿呢?谁主湿呢?
中医认为,脾主湿。那么,谁能够克制脾呢?答案是肝,因为木能克土,所以风能胜湿。因此,治疗时应该使用风药,将患者的阳气从下往上提拔上来。
基于以上诊断,我开出了一剂药方:羌活、度湖畔、柴胡、白术、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甘草。这些药材共同构成了这剂药方,旨在提升患者的阳气,去除湿邪。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治疗湿热与湿痒不一定要用清热除湿的思路,不一定要见湿治湿。如果患者的升发之气不足,越除湿就越生湿。相反,我们应该提升患者的升发之气,使湿热自然干燥。
这就像湿毛巾,即使再去拧它还是湿的,不如把它挂在高处,很快就干了。湿气只是处在不当的位置上而已,一旦把它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它可能就变成了津液。
又比如,很多人晚上洗完澡后,头发湿漉漉的,但又着急去睡觉。这时拿着吹风机,头发很快干了。这就是风能胜湿的现象,我们用辛温的风药,制造的也是一个热风的场。因此,湿性重浊,易袭阴位,风能胜湿,风药治之。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治疗阴囊潮湿的方子来了,疏风解表,散风祛湿病可除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