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清8个风寒感冒治疗中成药

一文讲清8个风寒感冒治疗中成药

殷渝彩 2024-11-29 职场养生 599 次浏览 0个评论

上次提到要为大家详细讲解风寒感冒治疗的中成药,今天便开始我们的讲述。

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是因为今年六之气背景与风木太过、厥阴风木在泉及厥阴风木客气叠加,形成了风与寒相叠加的环境特点。这两者相加,即构成了“风寒”的典型特征。

因此,我们今天将专注于探讨治疗风寒感冒的各类中成药。

一文讲清8个风寒感冒治疗中成药

风寒感冒(图源网络)

(一)

首先,让我们明确什么是风寒感冒。

简而言之,风寒感冒是风邪与寒邪叠加所导致的感冒。

当然,风邪不仅能与寒邪叠加,还可以与其他外感六淫邪气结合,形成如风热、风湿、风燥感冒等多种类型。但当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风寒与风热的感冒。

值得注意的是,感冒并不仅限于风寒和风热,还可能涉及风燥、风湿、风寒湿、风湿热、风寒夹热等多种形式。

这反映了外感六淫邪气的组合致病特性。

如何组合呢?答案是多样的,取决于时间、地点等多种因素。而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则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这些组合方式。

这就实现了外感六淫与五运六气的结合。

因此,我们在认识外感病时,不应随意创造新概念,而应充分利用原有概念。这些概念足以应对所有外感病。

理解邪气的属性后,治疗方法也就清晰了。

对于风邪感冒,需要祛风;寒邪感冒则需散寒。而风寒感冒则结合两者,即祛风加上散寒。

那么,哪些中药可以祛风呢?答案是辛味药。

不论是温性还是寒性的辛味药,均能有效祛风,这就是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的区别。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与中药功效关系最密切的中药药性,实际上是五味,而非四气。

那么,哪些中药可以散寒呢?答案是温性药,因为寒者热之。

然而,从药味的角度来看,辛味药和咸味药也能散寒。这是因为辛补肝,咸补心,肝木和心火代表春天和夏天,是阳气升发的季节,因此辛味和咸味自带热性体质,是升阳的。

相反,酸补肺,苦补肾,肺金和肾水代表秋天和冬天,是阳气收敛的季节,是阴生阴长的季节,所以酸味和苦味自带寒性体质,是滋阴的。

因此,《黄帝内经》有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

综上所述,同时祛风和散寒的最佳选择是辛味药。

一文讲清8个风寒感冒治疗中成药

辛味药(图源网络)

(二)

实际上,情况确实如此。

标准的辛味药,如木中木,桂枝,是温性药。标准的咸味药,如火中火,旋覆花,也是温性药。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主要以辛味药为主。

在“汤液经法图”体系中,辛温解表药是单纯的辛味药。而辛凉解表药则是辛苦兼有的中药,其中辛味补肝解表,苦味泻心清热。像金银花、连翘、薄荷这样的辛凉解表药,都是辛苦兼具的中药。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这一思路,探讨代表性的风寒感冒治疗方和中成药。

首先,最典型的是麻黄附子细辛汤。

该方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三味药均为辛味,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这是治疗风寒感冒的经典方,适用于精神萎靡、全身倦怠、极度恶寒、四肢冷的患者。

然而,由于附子并非单纯的辛味药,还带有苦味,因此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散寒作用较强,而解表作用相对较弱。黄煌老师曾指出,此方患者的特点之一是极度的寒冷感。

因此,尽管此方经典,但由于其效力过强,故不常使用。

其次,较为典型的是荆防颗粒。

荆防颗粒的组方包括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其中,除了甘草外,其余中药均含有辛味。

虽然部分中药并非单纯的辛味,如羌活、独活和桔梗,但它们合并的苦味主要是燥脾的苦,而非泻心的苦或补肾的苦。此外,柴胡和枳壳还带有酸味。

但从整体上看,这仍是一个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

其说明书指出:“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再次,较为典型的是麻黄汤和三拗片。

麻黄汤的组方包括麻黄、桂枝、苦杏仁和甘草。三拗片的组方包括麻黄、苦杏仁、甘草和生姜。这两个方子的配伍结构均为“二辛一苦一甘”。

由于均含有“二辛一甘”的亚结构,这两个方子均可用于祛风散寒解表,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基本药物。

同时,由于加入了苦杏仁,即苦味药,这使得这两个方子的治疗重点略有变化,泻肺治肺的作用更为突出。

最后,较为典型的还有感冒疏风颗粒。

感冒疏风颗粒由麻黄、苦杏仁、桂枝、白芍、紫苏叶、防风、桔梗、谷芽、甘草、大枣、生姜、独活组成。它结合了麻黄汤和桂枝汤的组方,并进行了加减。

麻黄汤和桂枝汤在功效上有所不同,麻黄汤以苦味药为主,而桂枝汤无苦味药,主要治疗肝木疾病。

两者结合,再加上紫苏叶、防风、独活等辛味药,以及桔梗这样的苦味药,还有大枣、谷芽这样的甘味药,构成了一个既能补肝散寒,又能泻肺止咳的肝肺同治方。

换句话说,感冒疏风颗粒是三拗片的升级版,两者制方之理相同,只是用药不同。

感冒疏风颗粒的说明书指出:“辛温解表,宣肺和中,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疲倦”,这与其功效相符。

上述4个较为经典的风寒感冒治疗药物,均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组方以温热性药物为主,即使有苦味药,也主要是补肾或燥脾的,而非典型的苦味泻心清热药。

此外,还有不典型的风寒感冒治疗药物,如通宣理肺丸。

通宣理肺丸由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制半夏、茯苓、炒枳壳、黄芩组成。其中,黄芩是典型的泻心清热药,而前胡则是不典型的苦味清热药。

尽管这些苦味药存在,但通宣理肺丸仍然是以疏风散寒为主,因此不影响其治疗方向。

此外,通宣理肺丸还增强了止咳祛痰的作用。这得益于其中的苦杏仁、桔梗以及半夏、陈皮和茯苓。

因此,该方子的功效定位除了肝木肺金之外,还兼顾了脾土。

前段时间,我们曾讨论过寒热并用感冒中成药,通宣理肺丸甚至被归类为寒热并用治疗方。

当然,它依然是以祛风散寒为主的。说明书记载:“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与通宣理肺丸类似的,还有九味羌活丸。

九味羌活丸经常作为风寒感冒的治疗用药,但其组方中含有苍术、黄芩和地黄。

其中,苍术以苦味燥脾为主,祛湿燥湿;黄芩以苦味泻心为主,清热解毒;地黄以苦味补肾为主,清热养阴。

这三个药,使得九味羌活丸在祛风散寒的基础上,还具有明确的燥湿作用和一定的养阴清热作用。因此,其说明书标识为“疏风解表,散寒除湿。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而重、肢体酸痛”。

此外,还有正柴胡饮颗粒,也是一个不典型的风寒感冒中成药。

正柴胡饮颗粒由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组成。其中,生姜、陈皮和防风是温性的,柴胡和赤芍是寒性的,甘草是平性的,是一个典型的寒热并用中成药。

其说明书对其的功效定位是:“表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及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候者”。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寒热并用和寒热夹杂的感冒药。

因此,尽管都是风寒感冒治疗中成药,但每个药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情况。有时我们关注它们的共性,有时则关注它们的个性。

综上所述,希望大家对风寒感冒中成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在选药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辅行诀》和“汤液经法图”的内容,可以购买《汤液经法图讲记》。一文讲清8个风寒感冒治疗中成药

汤液经法图讲记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一文讲清8个风寒感冒治疗中成药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