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后期在中医妇科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的女性甚至需要两三个月才来一次月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我将与朋友们进行探讨。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退后一周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而生理性月经后期则是由于偶尔的推迟、初潮后数月内或绝经前期月经推后,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属于正常现象。
对于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无外乎虚与实。虚证多见于血虚、虚寒(肾阳虚),好比水管里的水少,流动缓慢,月经错后。而堵则是由于各种郁堵于胞脉与胞宫,经血不能适时而下,引起月经推后,好比水管的砖头瓦块多,水流不畅。
月经后期的辨证分型,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
一、实证——堵:
- 血寒:寒邪客于冲任,血为寒凝,血运不畅,经行推后。主要表现为经行错后、经行量多、色暗有块、面色苍白、腰腹冷痛、畏寒喜热等症状。治疗原则为温经散寒,常用方药为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 气滞: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气滞血瘀,郁滞胞脉,血运不畅。主要表现为月经错后、量少色暗块多、乳房胀痛、嗳气频作、时常叹息等症状。治疗原则为疏肝理气,活血调经,常用方药为过期饮《证治准绳.女科》。
- 痰湿:痰湿阻滞冲任胞脉,血运受阻,血海不能按时满溢。主要表现为月经错后、经血量少色淡或混杂粘液、带下量多质稀、形体肥胖等症状。治疗原则为燥湿化痰,行气调经,常用方药为苍附导痰汤。
二、血不足——虚:
- 血虚:营血亏少,冲任不充,血海不足,不能按时而下。主要表现为月经错后、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按、头晕眼花、爪甲不荣等症状。治疗原则为补血调经,常用方药为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 虚寒(肾阳虚):命门火衰,阴寒内盛,不能化生气血,气血不足,冲任血海不能按时满溢。主要表现为月经错后、畏寒肢冷、腰膝冷痛、月经量少质稀、面色恍白、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等症状。治疗原则为温经散寒,养血调经,常用方药为大营煎《景岳全书》。
通过以上详细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的介绍,希望朋友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月经后期,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心应手,更好地帮助女性朋友们度过那几天。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大姨妈迟迟不来,身体出了啥情况?老中医来告诉你妙方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