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结肠癌如果能早期发现,5年存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现实中,绝大多数的结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约20%-30%的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就已经出现转移性病灶。
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乙状结肠癌的早期治愈率与结肠癌整体数据持平。但关键在于发现的时间,如果是中晚期,5年存活率将会急剧下降。
有人称结肠癌为“富人癌”。近三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化系统负担加重,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结肠癌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
由于结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容易被忽视或与胃肠疾病症状混淆,我们更应该学会区分。
结肠癌最早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同时伴有血便等症状。如果排除了常见的消化紊乱、胃肠炎等原因,应考虑为肠内恶变引起。
当肠道出现梗阻时,患者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比腹胀更频繁。疼痛部位常在中下腹部,一般为隐痛或胀痛。
随着病情发展,病人还可能因此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乏力及发热等症状,甚至出现贫血、恶液质。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出现以上类似症状时,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最好去做结肠镜检查,这是目前早期诊断结肠癌的有效手段。
一个健康的人,排便时间和性状都是相对固定的,如果出现了改变,就得加以注意了。尤其是结肠癌的高危群体。那么,哪些是结肠癌疾病的高危人群呢?
经常吃高蛋白、高脂肪的肥胖患者,肠道不堪重负,最容易被结肠癌盯上;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人群要警惕遗传风险;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等一些肠道慢性炎症的病人更容易患大肠癌。
这些高危人群,平时更应该关注自身的排便状况,一旦感觉不对,得及时找到原因,症状严重时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对于高危人群的检查建议是,即便没有疑似症状,40岁左右也应该开始接受肠镜检查,平均每3-5年复查一次。

图片来源:网络
在做肠镜检查之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检查前一天,只能吃流质食物。在检查前的6-8小时内,不能进食固体食物;检查前2小时,不能饮用任何的液体。同时,有胰岛素和降血糖药物的服用患者,药物残留会导致粪便变黑、粘稠,因此在检查前5天就要停药。
有人会想,我不是结肠癌高危人群,日常也没有疑似症状,是不是说明结肠癌与我无关了呢?其实,每个人都有患癌风险,只是概率高低不同。对于普通人群,更应注重从生活习惯方面着手,采取措施预防癌症。
对此,空军总医院夏廷毅医生的建议是,饮食上要少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加快肠道蠕动,从而降低便秘频率,减少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
另外,生活上要作息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及情绪稳定,避免暴怒、惊恐等不良情绪。
参考资料:
[1] 《结直肠癌可防可治 5年生存率可达90%》.人民日报.2019-8-23.
[2] 《一张表搞定结直肠癌筛查攻略》.丁香园.2017-2-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这些排便异常可能是结肠癌的早期预警,上完厕所记得回头看一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