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前几天我被查出患有幽门螺杆菌,家中之前并未注意,经常是一家人一起吃饭,现在全家人是不是都要去检查呢?”我收到了这样一条粉丝的私信。幽门螺杆菌,这种在胃内生存的强大细菌,尽管在九十年代才被科学家们发现,但它与人类的关系早已存在,据估计至少有五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被命名为幽门螺杆菌,是因为它存在于胃部的“幽门”处,形状呈螺旋型,因此得名。
Hp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因子,一旦胃部被其侵入,就会对胃部造成刺激,损害胃粘膜,引发炎症。当该菌在体内繁殖,炎症就会进一步发展为胃溃疡,如果不及时清除,持续感染,可能会刺激溃疡反复发作,最终可能进展为胃癌。
2021年,《柳叶刀》一篇关于中国胃癌发病的研究指出,中国胃癌的高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在非贲门胃癌患者中,感染率高达94.4%。这种细菌主要通过口-口、粪-口、水源等方式传播,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如围桌共食,使得餐桌上唾液传播的可能性增加,更容易出现“一人感染,全家感染”的情况。
由于中国家庭普遍喜欢围桌共食,儿童、青少年往往成了幽门螺杆菌的高危风险人群。近期,《柳叶刀》子刊上的一篇论文研究指出,目前儿童Hp的总流行率在32.3%,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包括与家人共用房间、母亲感染幽门螺杆菌、家庭有兄弟姐妹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与感染者共餐,或是食用了不净的食物,饮用未煮沸、未处理的水。
尽管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极高,但并不意味着儿童都需要接受幽门螺杆菌检查和治疗。根据2015年中国HP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如果无症状,14岁以下的儿童通常不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和治疗。这是因为儿童感染Hp后,发生严重疾病的情况非常少见,大多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且儿童有一定的清除率,会随着发育过程自行清除。此外,适用于儿童治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选择并不多,且副作用较大,儿童服药依从性差,因此如非必要,并不建议儿童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和治疗。
对于家中其他成年人,一旦发现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应以家庭为单位,都去做碳呼气实验,检测是否感染。对于部分特殊人群,如孕妇,建议生产后再做检测及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则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常用的检查手段是碳13、碳14呼气试验,可有效检出95%以上的幽门螺杆菌。对于检测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我国现主要推荐采用四联疗法——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疗程为10—14天。经过规范治疗后,一般需要复查尿素呼气试验,结果为阴性,则根除成功。据统计,规范疗程,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可达90%—95%。
感染者要提高清除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首次治疗一定要坚持用药,严格遵守10——14天的规范治疗,否则容易产生耐药;其次,家中最好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注意碗筷清洁,并及时消毒;再者,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避免刺激胃粘膜,降低胃部抵抗力;最后,用药期间不要喝酒和抽烟,这些行为都会降低药效,对胃部产生刺激,甚至可能产生双硫仑反应,危及生命。
总之,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展的一大“元凶”,由于感染后多为无症状,因此建议高危人群应每年定期复查幽门螺杆菌和胃镜,防止其发生严重病变。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幽门螺杆菌除不干净老复发?教您4种方法,或可彻底杀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