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遭西方“揭短”:一共有五大弱点,是一款非常失败的武器

歼20遭西方“揭短”:一共有五大弱点,是一款非常失败的武器

攀雨骞 2024-12-03 食疗养生 303 次浏览 0个评论

西方长期以来热衷于炒作“中国威胁论”,并非真心认可中国的进步,而是意图借此制造不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为联手打压和抹黑中国提供借口。他们常常夸大中国军事实力构成的威胁,试图营造出一种黑暗气息笼罩的紧张局势。当解放军仍装备着大量歼-7战机、59式坦克、051型驱逐舰时,西方将中国描绘成一头凶猛的洪水猛兽,仿佛中国随时准备发动扩张战争,一路打到英吉利海峡、华盛顿似的。

然而,一旦中国拥有大量先进武器,西方就会立刻转换立场,编造各种理由贬低中国武器,将歼-20等先进战斗机描绘得毫无还手之力。这种一边鼓吹中国军事实力威胁,一边贬低中国武器性能的做法,凸显出西方内心深处的矛盾心态:既想打压中国的崛起,又坚决不愿承认中国已超越他们。

最近,法国媒体转发了一篇报道,对歼-20进行了全面剖析,声称其存在五大弱点,是一款综合设计失败的武器。报道指出,歼-20在研发时,既追求速度,又追求隐身性能,还追求高机动性,将这些要求整合在一架战斗机上,导致推力被榨干、引擎寿命缩短。而且,歼-20仅有2枚短程导弹可用于近战,一旦被其他战机缠上,没有机炮的缺陷就会暴露无遗。

法国媒体声称,歼-20的五大弱点分别是:配置、升力不足、结冰问题、速度与隐身之间的矛盾以及红外隐身能力不足。这些弱点虽然在其他战斗机身上也存在,但歼-20却集中于一身,可谓“贪多嚼不烂”。说实话,如果不看名字,光看这些缺点,还以为说的是美国的F-35战斗机。为了抹黑歼-20,西方媒体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在配置方面,法国媒体认为歼-20存在明显问题,过于依赖长射程的霹雳-15导弹,近战火力不足。并且引擎也存在问题,无法有效应对近距离的空战。但实际上,这种观点纯属吹毛求疵。早期的歼-20使用的俄制发动机和国产涡扇-10发动机,从指标上看,发动机推力确实略显不足。但评判战斗机性能不能只看发动机推力。早期的F-14A战斗机使用的TF-30发动机,推力更是低得令人咋舌,而F-14又是一款重量比苏-27还大的战斗机。然而,凭借着合理的设计,F-14A依然拥有出色的超音速飞行性能以及低速机动能力。而比F-14A推重比更高的F-4E战斗机,在机动性和超音速飞行性能上,都无法与F-14A相提并论。

歼-20通过优秀的气动外形设计,完全可以在超音速性能与机动性之间做到“鱼与熊掌”得兼。并且,随着涡扇-15开始装机,歼-20在推力方面的劣势已经完全被抹平了。

在武器配置方面,歼-20也并不存在明显短板。在红外制导导弹追踪能力越来越强、机动性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机炮在空战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使用超视距空对空导弹击落目标,偶尔有1、2个漏网之鱼,使用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也能解决问题。俄乌冲突中,空战大多在几十公里外就结束了,俄军战机甚至都没怎么发射R-73这种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机炮更是一发未响。

其实,美国的F-35战斗机在空战中已经舍弃了机炮,F-35B与F-35C均未配备机炮,F-35A使用的25毫米口径机炮,更多是用于对地攻击。所以,歼-20不使用机炮并不是什么“放弃治疗”的决定。即便在越南战争时期,美国海军的F-4舰载机自始至终都没有装备机炮,但依然能够打出漂亮的交换比,说明机炮早就不是空战的必需品了。歼-20携带4枚霹雳-15、2枚霹雳-10导弹,完全能够应付一场激烈的空战了,根本就不存在火力不足的问题。一口气携带20多枚空对空导弹升空,看起来很吓人,其实完全就是一个活靶子,还没来得及将导弹打光,自己就有很大的概率被率先击落。

至于“升力不足”这个所谓的弱点,完全是没事找事的硬黑。歼-20在研发之初就是奔着尽可能提升升力系数去的,在美国的忽悠下,中国愣是让歼-20的升力系数超过2.0,远远高于苏-27和F-22。如果歼-20升力不足,那么世界上就不存在升力足的战斗机了。

至于结冰问题,就更加无理取闹了。飞机结冰是指当飞机穿越含有过冷水滴的云层时,如果没有对飞机迎风表面进行加热防护或者除冰的话,过冷水滴撞击到飞机表面后,水滴形态迅速改变,同时飞机表面为其提供了足够的凝结核,使得过冷水滴在飞机表面迅速冻结。飞机机翼结冰后,会导致飞行阻力增加、升力下降、气动舵面被冻住,或者让飞机的传感器失灵,从而严重威胁飞行安全。但是,飞机防冰、除冰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很少有飞机因为结冰问题而坠毁。中国好歹也是从冷战开始研发战斗机,歼-8都能飞到2万米高空,从未因为结冰问题导致坠毁,到了歼-20身上,怎么可能解决不了结冰问题?

至于速度和隐身,法国媒体认为歼-20为了追求速度,所以牺牲了隐身。这种看法是错误的。F-22能够兼顾隐身与速度,是因为拥有2台推力巨大的发动机,让F-22不太需要为了速度而在外形上做出妥协。而F-35只有一台发动机,在推力无法达标的情况下,F-35属于牺牲了速度来提升隐身性能。所以西方就认为,自己都没办法在发动机推力不足的情况下同时兼顾速度与隐身,中国的歼-20就更没可能做到了。

可按照解放军飞行员的说法,“进入了超音速,就是歼-20的天下”。这说明在速度方面,歼-20绝对是碾压四代机级别的存在,其远距鸭翼布局本来就是为了优化超音速性能而生的,即便放在第五代战斗机当中,歼-20的速度优势也是无与伦比的。

至于歼-20的隐身,是一直以来争议比较大的一点,主要是歼-20的鸭翼、腹鳍以及圆形尾喷口,被认为是影响隐身性能的败笔。但战斗机的隐身设计从来都是一个矛盾的地方,为了增强机动性与飞行速度,就必须设计额外的气动舵面,可多出来的气动舵面势必会影响隐身性能。所以,战斗机的隐身设计相较于无人机、轰炸机,走的是一种补偿设计,就是在存在一些影响隐身性能设计的情况下,尽可能在其他地方降低雷达反射面积,从而让飞机的隐身能力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状态。事实上,不仅歼-20存在影响隐身能力的设计,F-22、F-35以及苏-57都存在影响隐身的设计。

比如F-22那异常高大的V形垂尾,还有巨大的进气道附面层隔板带来的空腔,都会影响F-22的隐身性能。苏-57的分离式座舱盖、进气道以及可动边条翼,同样会影响隐身性能。所以评价一架战斗机的隐身性能是否达标,不能盯着几处有缺陷的地方,而是要从整体来评价。中美俄都拥有自己专业的设计团队,最终定型的气动外形,肯定是在满足速度、机动、载弹量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将隐身性能优化到极致。而最终影响隐身性能的,除了设计,还要看加工工艺与材料水平。西方媒体既没有近距离观察歼-20的加工工艺,也无法了解歼-20采用了哪些材料,就盲目质疑歼-20的隐身性能,说到底还是对自己不自信,不愿承认自己可能被中国超越了。

至于红外隐身能力,歼-20最大的问题是采用了圆形尾喷口设计,相较于F-22使用的矩形尾喷口,圆形尾喷口喷出的热气无法快速与周围空气混合,的确存在红外信号特征更明显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F-35与苏-57同样存在。只不过在远距离之外,这点红外信号强度的差距,几乎不会形成质的影响,顶多在近距离格斗中,面对同样的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F-22被锁定的距离要短一些。

西方之所以对歼-20吹毛求疵的评价,其实源自西方真正担心的地方。自从飞机诞生以来,人类制空权都牢牢掌握在西方手中,东方曾经在陆地和海洋上强盛过,唯独制空权一直是西方的天下,哪怕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也只是掌握了局部制空权。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1世纪,全世界几乎所有先进战机都是西方发明的,在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赢得战争的现代,这意味着西方在军事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其他国家根本不敢生起反抗的念头。

然而,西方的这股自信却很快被击垮了,21世纪刚开始,中国的歼-10还没服役,到了现在,中国的歼-20已经服役了好几百架,哪怕许多专业人士都认为歼-20是一款能够与F-22抗衡的战斗机,西方也只会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西方打心眼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霸权基石开始动摇了。在西方眼里,歼-20不仅仅是一款武器,而是一件改变局势的兵器,它代表西方统治天空的时代开始成为过去式。正是在歼-20出现后,越来越多的非西方国家开始染指先进战斗机的研发,印度的AMCA、韩国的KF-21、土耳其的“可汗”,就连最喜欢采购西方武器的日本,也开始与他国合作研发五代机。

这个时候,西方不愿意承认制空权易主的时代到来了,他们只能歇斯底里的攻击歼-20、贬低歼-20,让自己心里稍微安稳一点。可能谎话说久了,他们都信了,到如今一聊起歼-20,西方媒体就只会盯着歼-20在局部的问题无限放大,继续营造一种西方仍然遥遥领先的假象。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歼20遭西方“揭短”:一共有五大弱点,是一款非常失败的武器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