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特应性皮炎:七种用药一文搞定

治疗特应性皮炎:七种用药一文搞定

员桢铭 2024-12-04 果蔬养生 146 次浏览 0个评论

AD 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存在 Th2 介导的免疫学异常和皮肤屏障功能缺陷。此外,生活方式变化、过度洗涤、接触感染原和过敏原、以及心理因素均在 AD 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AD 的好发部位随年龄变化,婴儿好发于面部、躯干和/或四肢伸侧儿童好发于四肢屈侧如腕、踝、肘窝和腘窝,成人好发于双手。尿布区、腹股沟和腋窝通常不发疹。

急性期 AD 表现为红斑、水肿和脱屑,严重病例伴有明显的小水疱、丘疹、渗出和结痂,慢性期则表现为苔藓样变和色素异常(见图 1~2)。


治疗特应性皮炎:七种用药一文搞定

图 1 急性期 AD 的临床表现(图片来源:Siegfried EC 等 2015)


图 2 慢性期 AD 的临床表现(图片来源:Siegfried EC 等 2015)


国外学者提出多种 AD 诊断标准,其中 Williams 标准较为符合我国的临床实践,被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 版)推荐使用:


主要标准:皮肤瘙痒。


次要标准:①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在 4 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 AD 史);③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④有屈侧湿疹(4 岁以下儿童面颊/前额和四肢伸侧湿疹);⑤ 2 岁前发病(适用于 4 岁以上患者)。


符合主要标准 和 3 条或以上次要标准即可确诊。


1. 润肤剂

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和皮肤干燥是 AD 发病的主要环节,必须强调润肤治疗的意义,应足量和经常使用,通常每周需要使用 250 g 软膏。推荐使用富含神经酰胺的润肤剂,以保护和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沐浴有助于清除皮肤污垢和微生物,可每日或隔日一次在 32~42℃ 水温下沐浴 10~15 分钟,浴后擦干皮肤后应立即(3 分钟内)使用保湿润肤剂,例如无香味的凡士林软膏。


2. 外用糖皮质激素

外用糖皮质激素是 AD 的一线治疗,根据强度不同,可分为弱效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中效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和曲安奈德乳膏,强效如糠酸莫米松,超强效如卤米松和氯倍他索乳膏


治疗时,初治时应选用强度足够高的制剂(强效或超强效),炎症控制后逐渐过渡到弱、中效制剂。儿童应选择弱中效制剂,或用润肤剂适当稀释乳膏,面部或外阴部位采用弱效激素。肥厚性皮损可封包治疗。在使用润肤剂后 10~15 分钟外涂糖皮质激素软膏有助于提高渗透和减少用量。


3.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两种药物均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而无皮肤萎缩和眼部副作用,所以可用于面部皮损。


吡美莫司用于轻中度 AD,他克莫司用于中重度 AD,儿童建议使用 0.03% 浓度,成人用 0.1% 浓度。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或序贯使用。


4. 其他外用药

氧化锌糊剂、黑豆馏油软膏对 AD 有效,生理盐水、1%~3% 硼酸溶液和其他湿敷药物对控制急性期渗出疗效较好,多塞平乳膏具有一定的止痒作用。


1. 抗组胺药

对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可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赛庚啶、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以及其他抗过敏和抗炎药物如孟鲁司特、酮替芬等。这些药物有助于阻断「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环。


2. 抗菌药物

对于病情严重的 AD 患者,尤其是有渗出或继发细菌感染者,可短期使用抗菌药物如氟氯西林、红霉素控制病情。


3. 糖皮质激素

原则上应尽量避免或少用系统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如用药 7 天,然后在 2~3 周内逐渐减量,但减量或停药不应过快,以防病情反跳。


4. 免疫抑制剂

对于症状严重,且其他治疗无效的 AD,可口服环孢素、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环孢素起效更快,但需密切监测胃肠道反应等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治疗特应性皮炎:七种用药一文搞定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