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包皮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则确需动刀:
1. 真性包茎
当孩子到7岁以后,若包皮口依然严重狭小,甚至形成瘢痕性包茎。

2. 排尿困难
7岁以后,孩子的包皮严重影响到排尿,甚至排尿时形成“小灯泡”状。
3. 泌尿道感染或发炎
包皮过长,且在正常清洗的情况下仍出现包皮发炎、龟头炎和泌尿道感染。
多数带孩子割包皮的家长,初衷是希望孩子未来能有高质量的性生活。然而,Morris BJ和Krieger JN于2013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割包皮与未割包皮的男性在性功能和性生活满意度上并无差异。
因此,家长们不应期望通过割包皮来提高性能力。
同事曾提到,部分家长希望孩子割包皮是为了让生殖器看起来更美观。但Dr.X认为,美丑因人而异,并无统一标准。
有人觉得割掉包皮更美观,也有人喜欢原生态的样子。因此,割包皮并非为了取悦他人,而应基于个人需求。
这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不清洗总觉得“脏”,但实际上,新生儿和婴儿在洗澡时只需清洗阴茎,无需翻开包皮内部。

当孩子稍大时,包皮口逐渐松解,此时应教孩子自行翻开包皮清洗并擦干,再归位。
但需注意,若包皮口紧,翻开时务必复位。无论如何,翻包皮时都应温柔,过度用力可能导致纤维化,进而引发病理性包茎。
若孩子出现上述医学指征,割包皮宜早不宜迟,应及时就医。

若无医学指征,但家长仍希望割包皮,Dr.X建议在新生儿期进行。此时包皮薄,手术难度较低,术后护理也更为简便。若新生儿期未割,可待孩子愿意配合后再行手术。
若最终决定割包皮,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应注意以下术后护理:
首先,避免过度运动,这里的运动有两层含义,需自行理解。尤其是术后前三天,务必避免。
其次,不要因为嫌麻烦而自行移除敷料和绷带。若无明显出血,可自行用碘伏进行护理,频率可控制在一天2-3次。
最后,避免勃起。勃起难以控制,需借助药物来控制。
事实上,割包皮并非必经之选。若仅为了预防阴茎癌或提高性功能而割包皮,并不建议,因为效果有限。
总之,割包皮应以医学指征为主,若无指征,建议家长理性对待。
-Dr.X-
医学博士、外科医生和三娃奶爸
《学会看病》作者
为你带来有态度、有温度的健康干货和育儿锦囊~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儿科医生割包皮割到想吐:中国男孩与难以实现的“包皮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