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能为你带来答案。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让孩子体会到引导、安慰和鼓励的力量》,作者是克里斯·瑟伯和亨德里·魏辛格,由姜帆翻译,出版社是机械工业出版社。
这本书的重点在于展示如何给予孩子引导、安慰和鼓励,用健康的方式支持孩子成长。两位作者都是心理学博士,从自身成长经历中汲取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从多年心理学研究的众多案例中归纳了贴近实际生活的有效养育经验。
作为父母,为促使孩子进步而片面地用自己认为好的方式给孩子不断施压,很容易适得其反,无意中伤害了亲子关系,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打压式教育模式之下,狭隘化的成功定义、严重化的失败后果,给孩子带来了焦虑、无助、悲伤、疲惫。
这本书谈论的不是压力的多少,而是施压的方式健康与否。作者指出两种有害的教养悖论:表现悖论和目的悖论。表现悖论认为要么大获全胜,要么一败涂地,因此采取的是背水一战的策略,一旦效果不佳还会让孩子产生内疚感,压力倍增。目的悖论则认为目的与影响是一致的,主观地认为:只要目的是为孩子好,所施加的压力就能让孩子好。
作者并不否认压力的作用,但强调要用健康的方式。成功应该是多维度的,其前提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给予试错的机会。这本书细数压力型父母和支持型父母的基本差别,从竞争、共情、表扬、批评、提问、父母参与等多方面阐述如何给予孩子健康成长的支持力量。
压力型父母到支持型父母的8种转变,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从关注结果到关注努力,从战胜他人到超越自我,从实施非言语压力到温柔的情感表达,从浮于表面到发自内心,从直接解决问题到先共情再解决问题,从无效沟通到有效沟通,从过度的参与到慈爱的关注,从传递有害压力到以开放的态度支持孩子的发展。
“幸运的是,我们有成千上万次机会把这些事情做对。” 这句话让人瞬间破防!是的,爱子之心没有什么可非议的,父母也可和孩子一起成长,用比昨天更健康的方式来教养孩子。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如此优异的孩子,为何要去看心理医生?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