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说法,意思是痰饮能引发多种疾病,而非所有疾病都由痰饮所致。
中医对痰饮的认识范围广泛,泛指体内水液代谢失衡,停留或渗注于某一部位引发的病症。
人体中水分占比高达65%,当人体出现疾病时,水液代谢往往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这也是为何痰饮病在诸多疾病中最为常见。痰饮有时是主要症状,有时是次要症状;有时是病因,有时是病果。
通常人们所说的咳嗽有痰,是中医痰饮的狭义概念。但基本的发病原因与治疗原则与广义痰饮是一致的。
咳嗽有痰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因外感引起,但也有不少无外感症状,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处理起来颇为棘手。

麻黄
有人认为有痰就是上火,因此选择清热解毒药物、清肺化痰的药物。
有人认为有痰就是有炎症,所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有些有痰症状会伴有咳嗽,所以会也使用镇咳药、抗过敏药物、激素类药物。
并非上述方式都不可取,而是痰的治疗需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变,一成不变的方式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认为有痰便是上火,一见有痰便使用清热化痰药物的情况很普遍。这类中成药在市场上的品种和销量都远超温肺化痰类药物。
正确化痰药物,需准确诊断痰的性质是热性还是寒性,以下是三个简洁、直观的诊断标准:

半夏
1. 黄痰多属热痰,白痰多为寒痰或湿痰。注意:晨起前几口痰因在体内停留时间长而发黄,无诊断意义,需观察后续痰的颜色。
2. 稠浊痰多属热痰,清稀痰多为寒痰。
3. 晚上咳嗽较白天明显多寒痰,反之则为热痰。如咳嗽明显但痰不多,或孩子有痰但不会吐痰,可依据白天与晚上的症状差别。
辨出痰的性质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就较为容易了。热痰选用清热化痰药物,寒痰选用温肺化痰的药物,湿痰则选用燥湿化痰的药物。
当然,寒痰与热痰也可相互转化,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痰饮及身体其他生理变化。
以下是几种治疗寒痰或湿痰的中成药:
1. 二陈丸
《医宗金鉴》言:诸痰,皆宜二陈汤治之。
二陈丸仅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却具备燥湿、化痰功能,兼有理气、和胃效果。是中药化痰的基础方,许多化痰方剂均可见二陈汤的影子。
二陈丸被视为化痰的基础方,因其四味药兼具理肺、和胃、健脾功效,对痰的治疗能标本兼治,为化痰提供最基本的解决方案。
二陈丸的缺点是药味简单,若症状复杂,则药力可能不足。
二陈丸功效为燥湿化痰,如为热痰,可加黄芩、黄连;如为寒痰,可加干姜、肉桂;如为气痰,可加厚朴、苏叶;如为气虚有痰,可加人参、白术(六君子汤)。
茯苓
2. 通宣理肺丸
通宣理肺丸在二陈丸基础上加入紫苏叶、麻黄等辛温解表药物,因此具备二陈丸不具备的解表功能,适用于咳嗽白痰并伴有风寒感冒等症状的治疗。
3. 杏苏止咳颗粒(糖浆)
杏苏止咳颗粒(糖浆)用于感冒风寒、咳嗽气逆。
杏苏止咳颗粒源自通宣理肺丸,但其功能并非弱于通宣理肺丸。通过调整药量配比,药物功能及主治也会发生变化。
由于杏仁润肺、陈皮理气化痰、桔梗促进痰液排出成为主药,杏苏止咳颗粒更适合风寒感冒初期,口干、咳嗽明显但痰不多的症状。
如痰量较大且易排出,杏苏止咳颗粒效果可能不明显。

紫苏
4. 半夏露颗粒
半夏露颗粒解表作用较弱,更侧重于化痰。是治疗白痰效果很好的中成药。
5. 风寒咳嗽颗粒
风寒咳嗽颗粒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寒痰的中成药,适用于外感风寒且痰多咳嗽、胸闷气喘的症状。
6. 小青龙颗粒
小青龙颗粒源自《伤寒论》名方小青龙汤。
适用于外感风寒、水停心下证。患者一般具有干呕、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不能平卧等症状。

通过观察这些化痰名方或常用药的组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治痰需分清寒热,否则治疗方向会南辕北辙。
2.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是痰饮的治疗总诀。过度使用清热解毒药物或食用寒凉食物对痰饮的调理有害。
3. 治痰不能只关注痰,还需调整肺的功能,脾、胃、肾的调理同样关键,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4. 化痰不镇咳。感冒引发咳嗽有痰是疾病的正常发展,需因势利导,不可强行镇咳。
5. 感冒伴有咳嗽有痰,应以感冒治疗为主,化痰镇咳为辅。治疗外感的中药或中成药,均有疏风宣肺作用,对肺功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这对痰饮的发生有关键的控制作用。
6. 应当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择和应用药物。

以上是六种较为常见的治疗寒痰或湿痰的中成药。当然,此类药物还有很多,如三拗片、麻黄止嗽丸等,效果很好,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广泛流通。
中医在治疗痰饮方面有着丰富的成功经验,许多方剂被广泛应用且行之有效,而中成药在研发、生产、销售方面仍有待加强。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辨别寒痰热痰的三个标准,六种常用治疗白痰的中成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