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纪立农目睹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一位外国专家解开腰带、露出肚皮、手握尖针,准备进行胰岛素注射。这一幕让纪立农深感震撼,同时也让他陷入了深思。
糖友之痛,每日扎针
在我国,数亿糖尿病患者中的重症患者,每天都要在餐前和睡前接受胰岛素注射,忍受着针扎的痛苦。这种痛苦并不会因为注射次数的增加而减轻,一些患者甚至可能忽略医嘱,不按时、不规范地自行注射。不换针头、随意放置针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不仅增加了低血糖的风险,还可能因为长期在同一区域注射导致皮下硬结的形成,进一步阻碍胰岛素的吸收。此外,对于护理者来说,如护士,使用钢针进行注射也增加了她们的压力。
因此,无针注射技术的出现被视为一种福音。纪立农表示,尽管无针注射技术已经到了可以广泛应用的阶段,但医生们需要首先证明其安全、有效,才能放心地推荐给患者。他强调,要获得国际认可,就必须按照严格的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无针注射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估。
不久前,纪立农在第7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上分享了由他领衔的“FREE研究”的研究结论。这项研究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无针与有针注射胰岛素的对比研究,涉及全国10个研究中心,跟踪治疗了四百余位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历时16周。
扔掉钢针,压力注入
无针注射技术利用压力射流的原理来完成药液的皮下注射。它用压力替代了针头,通过压力控制进入肌体的深度,药液穿过微孔时形成高速流速,从而穿透皮肤进入组织,却不会打到神经末梢,因此不像有针注射器那样有明显的刺痛感。无针注射器的技术要点在于压力器的可重复性控制和微孔的制作工艺。
纪立农表示,新一代的无针注射器重量仅为原来的1/5,个头也小了,声音也很小,这使得更多患者可以接受并使用。
在“FREE研究”中,团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了严谨的分析。结果显示,无针注射在患者疼痛感、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如皮下结节)、患者满意度等方面都优于有针注射。此外,无针注射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使用剂量,为患者节省开支,同时也为医疗领域节约了大量的医保开支。
纪立农认为,无针注射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个体化的。随着技术的进步,无针注射器有望嵌入数据采集系统,结合血糖监测数据,科研可以通过深挖大数据回答究竟多少胰岛素是最适合哪一类个体的等一系列个性化医疗的问题,为胰岛素治疗进行最大限度的细化。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钢针消失!世界最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胰岛素这样“打”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