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当大禹治水至“地平天成”时,为了庆祝成功并犒劳将士臣民,他在会稽召集各路诸侯共商日后治国大计。然而,各路诸侯纷纷会集于会稽山下,共同欢庆时,唯独防风这位与大禹父子共同治过水的英雄未到。大禹大怒,认为防风高傲小瞧了他。当防风第二天赶到会稽时,大禹一怒之下,下令杀死防风。

防风被大禹杀死实在冤枉。当时,防风身在浙江,距会稽甚远,又逢雨季,中途有苕溪和钱塘江阻隔,苕溪发大水难以通过,故误了行程和会期。
防风被杀之时,人头落地,并从其体内喷溅出白血,白血洒落在地上。第二年,白血洒落处长满一种伞形羽状小草。

后来,当地老百姓在治水劳作时,若患风寒、头痛发热、周身不适,用此草煎汤服用,竟获得奇效。老百姓纷纷议论,说这是防风留给他们的神草。为了纪念防风,老百姓就给这种草起名为防风。

来源:防风是伞形科多年生植物的干燥根,均为野生。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膀胱、肺、肝、脾经。
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主治: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痔疮初起。
1、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关节和肌肉风湿。主要作用是祛风(即通过解热、发汗、镇痛等作用解除风邪引起的症状)。防风的药性较缓和,发汗力量不如麻黄、桂枝,性味的辛燥不如羌活,故称为“风药中之润剂”。
治感冒常与荆芥同用。防风与荆芥作用上的差别是:防风性较荆芥为温,且能胜湿(即治疗由湿引起的症状),故治疗风湿痹痛用防风而不用荆芥。
如外感寒邪,伤湿感冒,恶寒无汗,则配苍术,方如海藏神术汤。
2、用于治偏头痛。配白芷、川芎,尤其是体质平素虚寒而又有头痛、头晕者,或头痛与风湿有关者更适用。
3、用于止痒。常与荆芥、薄荷配用,其作用仍属祛风范畴(中医学认为痒疹也属“风”症)。
4、用于治疗痛泻(即肠鸣腹痛,泻时有痛)。中医认为这种痛泻由于肠内有“风”邪又有“湿滞”,故治疗上有防风配白术,达到祛风去湿目的,方如痛泻要方。
注意: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下期继续分享中药的奇妙世界,你是否有兴趣了解这味中药呢?

如果你对哪味中药感兴趣,欢迎留言告诉我,我会为你撰写相关的内容。
欢迎大家转发、点赞,并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分享健康知识,一起探索中药的奥秘。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白话中药——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