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过敏,大家并不陌生,但有一种名为“过敏性紫癜”的疾病,尽管名字中带有“过敏”二字,实际上与过敏并无关联,甚至有时会被误认为是过敏性疾病,导致治疗不当,甚至危及生命。门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被误诊为过敏性紫癜的小朋友,当地医生推荐他们到大医院检测过敏原。
那么,过敏性紫癜真的是过敏性疾病吗?需要检测过敏原吗?治疗是否应该按照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进行?是否需要忌口?实际上,大多数IgAV患者可在门诊治疗,治疗目的是充分经口补液、卧床休息,以及缓解关节痛和腹痛症状。
那么,究竟什么是过敏性紫癜呢?在国际上,最常用、最准确的称呼是IgA血管炎,与过敏没有直接关系,又称为自限性急性出血症,是血管炎引起的小血管出血,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紫癜,是出血性的皮疹,压制不褪色。而过敏性皮疹是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
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儿童,成人患者仅占10%。此病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皮肤科、儿科、肾脏内科和风湿免疫科等。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且男孩多于女孩;多见于秋、冬季;前驱症状通常为上呼吸道感染、低热、全身不适。
临床表现上,皮肤上的表现主要是好发于双小腿,也可能累及大腿、躯干、上肢、甚至全身,对称分布,皮损可触及性紫癜,可融合成瘀斑,2-4周左右可自愈,但可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其特征是以下临床表现四联征,这些临床表现的存在与否及出现顺序不一:既无血小板减少也无凝血病的患者出现可触性紫癜、关节痛和/或关节炎、腹痛、肾脏病。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疫苗接种、食物、药物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在治疗方面,大多数患者可自行恢复,没有特异性治疗,只需对症支持治疗。但如果合并严重的皮疹、急性关节痛、肚子痛、尿常规出现血尿或蛋白尿等,则需要进行治疗。
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充分补液及缓解疼痛。对于腹痛和关节痛,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可缓解IgAV(HSP)的许多症状,包括皮疹、关节炎/关节痛、阴囊疼痛/睾丸炎,以及胃肠道疼痛。然而,由于相关数据有限以及糖皮质激素的潜在副作用,通常不用于治疗这些表现,除非是重度症状。
过敏性紫癜的预后大多良好,轻症7到10天痊愈,也可以反复发作1年以上。在治疗前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明确内脏受累及系统背景、对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预防方面,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波动及精神刺激,防止昆虫叮咬。同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控制和预防感染,在有明确的感染或感染灶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但应避免盲目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此外,注意随访尿常规、肾功能这两个指标,每3月可以复查一次,因为即使是发作时尿常规正常的患儿均可能存在隐匿性肾损害,少数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感冒即可以诱发过敏性紫癜,又可能让已经痊愈的过敏性紫癜复发,很多患儿过敏性紫癜起病前的1-3周都曾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还有部分患儿已经出院后,因为感冒引起过敏性紫癜复发重返医院。
总之,过敏性紫癜并非过敏性疾病,其治疗与预防均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作为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医嘱,注意生活细节,以期早日康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辟谣:原来过敏性紫癜不是过敏?这1个方法妈妈可以在家轻松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