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无可避免地开始衰老,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畏寒怕冷、精神不振等阳气不足的症状。中医将阳气不足的表现总结为十二字箴言,今天我们来深入了解阳虚的六大表现。
首先,阳气不足的人比常人更畏寒怕冷,常年手脚不温。尤其是在天气变化、季节更替时,衣服穿得就比普通人多,浑身上下,酸软无力,很怕风邪犯体。其次,自汗也是典型的气虚的症状之一,阳虚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整天静坐不动也会出汗,而且多冒冷汗,出汗时皮肤不温。再者,由于体内的津液部分失控,无法去往它们本应该去往的部位,这些津液自然就会顺流直下,如果此时同有肾阳虚,那么就会表现出多尿的病症,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开始频繁起夜,甚至还大便不成形或者拉肚子的话,那可真得提高警惕了!
此外,乏力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明显。人体在发展成阳虚之前,通常会先经历气虚的阶段,而气虚的典型症状就是乏力。倘若已经发展到阳虚的这个阶段,乏力现象会较以往更严重。一动都不想动,就想躺平歇着。同时,阳虚的人群往往还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郁郁寡欢等症状。他们不喜欢吵闹,对外界信息的接收能力变差,遇事的反应速度也会变慢,久而久之,记忆力会下降,判断力会失准。少言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气虚的典型症状之一,发展到阳虚的中老年人,更加不爱开口说话,因为会累,心累身体更累。即使是迫不得已的交谈,他们的声音也很微小,音调偏低,甚至有些嘶哑。
那么,阳虚有哪些类型呢?首先,心阳虚表现为心悸不安、胸闷气短、活动加剧、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苔淡白;肺阳虚则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喘促、心悸不宁、痰液清稀、神情倦怠、舌苔薄白;脾阳虚则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喜欢温暖、便溏腹泻、天冷加剧、舌苔白腻;肝阳虚则面色青紫、畏寒怕冷、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暴躁易怒、潮热盗汗;肾阳虚则精神不振、活力低下、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尿频尿急、阳痿早泄;胃阳虚则神情倦怠、懒惰嗜睡、四肢发冷、腹胀腹痛、尿液清稀、脉搏微弱。
面对阳虚,中医讲究“药不如食”。在食物上,可以选择一些温阳的食物,如鹿茸、肉桂、韭菜、桂枝、龙骨、牡蛎汤等。同时,由于阳虚多有寒湿,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利湿、化湿、渗湿等食物,如薏苡仁、茯苓等。但任何药膳或者食疗都无法代替药材,只能养而非治,因此切忌讳疾忌医,身体有明显不适时,记得及时就医。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中医总结12字箴言,助你轻松辨别阳虚,看看你符合几个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