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五月三姜,作者五月:
与朋友们的聊天中,不论是成年的移民到德国的,还是德国本地的居民,每当提及德国的医疗水平,大家总是忍不住要抱怨几句,尤其是两个方面:一是预约难,看病做检查,往往需要等上一两个月;二是治疗保守,医生往往不愿意开药,遇到头疼脑热的小病,不治疗不吃药,硬抗过去就好。小孩生病也一样,不打针、不输液,发烧吃退烧药,拉肚子多补充液体,其他都不需要。因此,德国医疗给我留下了“全民免费,但生病主要靠抗”的印象。
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这一印象有了颠覆性的认识……
上周三,我在一家商店被一只宠物狗咬伤。伤口不大,位于脚后跟上,最长的伤口不过0.5厘米长。狗主人找了半天资料,发现这只狗的狂犬疫苗已经过期……于是我立即叫了一辆车,来到了柏林夏里特医院的急诊部。
成长的过程中,我时常在电视上看到,有人被狗咬伤后,因未打狂犬疫苗而悲剧死去的报道。作为被这种新闻吓大的80后,“被狗咬=打狂犬疫苗”成了天经地义,更何况这只狗的疫苗明显过期……
然而,考虑到德国医疗系统的治疗逻辑——能不开药就不开药,能少治疗就少治疗,能开便宜药就绝不开贵的,我不禁忧虑:万一医生为了替保险省钱,不给打狂犬疫苗怎么办?
于是,我决定厚着脸皮,撒一次战略性谎言……
三小时漫长的等待后,急诊医生终于喊了我的名字。德国的急诊工作强度大,时间长,一般由年轻的住院医生来负责。接待我的医生也是一位年轻的住院医生,大概二十六七岁,朝气蓬勃,还带着点学生气。看着他年轻的脸庞,我赶紧看了一眼他的名牌——还好,不是实习医生。
医生询问事情的经过时,我忍住心虚撒谎道:我被一条无主的流浪狗咬伤了。他问得很细:狗脖子上有项圈吗?看到它跑到哪个房子里了吗?它看起来脏吗?大概多大,知道品种吗?是在哪个区发生的?我一一回答了他的问题。
医生问完后,又一脸释然地说:嗯,那就不用狂犬疫苗,我建议的治疗方案是……什么?不打狂犬疫苗!我赶紧截住医生的话头:等等等等,先等等,我都被无主流浪狗咬了,还不配打狂犬疫苗吗?
医生点点头:普斯劳贝格区位于市中心,不可能有流浪狗,有的话早被送进动物救助站了,应该是条临时走失的宠物狗。我试图继续坚持:可……可就算它是条家养狗,要是主人偷懒没给打疫苗,或者疫苗过期了怎么办?
医生耐心地解释:即使狗没打过疫苗也没关系,狂犬病已在德国消失多年了。我仍然不甘心:可我真的很担心狂犬病……医生:我理解你的心情,但请不用担心,要是你在罗马尼亚的荒原上,被一头狼咬了,我二话不说,狂犬疫苗立马安排上。可德国没有狂犬病,动物也都必须打疫苗,非常安全。
我赶紧改口:刚才记错了,我就是在罗马尼亚荒原上被狼咬了,能打狂犬疫苗了吗?旁边的护士扑哧一声笑了,医生也被逗乐了:你是不是觉得我俩都傻?
我不死心:那我自费,可以打疫苗吗?医生耐心地解释:这不是费用的问题,是真的不需要。
医生在电脑上搜索了几分钟,然后把屏幕给我看:你看,最近几十年,德国都没有人得过狂犬病,2007年有个德国人死于狂犬病,还是在摩洛哥被咬的,德国是真的真的没有狂犬病!
这一瞬间,我特别理解那些医闹的心情:这些医生,也太不把人的命当命了吧!要不是医生态度始终很好,我真想质问他:要是真出事了呢,你能为一个人的生命负责吗?
医生看我始终一脸不甘心,于是说:这样,我一会儿给医学院的病毒教授打个电话,在那之前,我们先聊一下你要接受的治疗吧。
我又迷茫了:疫苗都省了,还要啥治疗?难道不是酒精一抹,创可贴一贴就好了吗?毕竟伤口才0.5厘米大。
医生显然不认同我的创可贴治疗方案。他叽里呱啦地,讲了一大串医学专业术语,我词汇量不够,只大概听懂了抗生素和休息5到7天。
最后他问,可以吗?我想也没啥可损失的,就点点头。然后他一挥手,旁边的护士走了过来,拍拍我的胳膊,给我装了输液针头。
难道我要住院?不是狂犬疫苗都不舍得打吗?怎么就住院了?
医生解释:你不需要在医院过夜,但需要输液,并观察伤口几个小时。狗等动物的唾液中有很多细菌和病毒,所以我要给你用几个药效强的抗生素,输液起效最快。
护士的效率很高,我还没反应过来,第一瓶水已经吊上了。然后,就像个哆啦A梦那样,护士小姐姐又拿出一堆东西。先给我打了破伤风疫苗,又拿出一堆纱布样的东西,把我的腿包成了这个样子。
我差点跪了,这也太兴师动众了……
结果,事情到这儿还没结束。护士小姐姐出去溜达一圈,在我的目瞪口呆中,又拿来一幅拐杖。她笑着交代我:这个星期都不要用左脚了,走路一定要用拐杖……你看,我还特意给你拿的玫红色拐杖,好看吧?
好看是挺好看的……可这真不算过度医疗吗……
一个小小的狂犬疫苗不舍得用,七七八八的治疗却这么多,到底是为什么?
实在想不通,趁着医生护士都离开病房,我给一个医生朋友打了电话。电话里,她肯定了医生的诊断:狂犬病毒确实绝迹德国多年,如果不是野生动物咬伤,确实不需打狂犬疫苗。接着又肯定了治疗方案:伤口虽不大,但太接近跟腱,要是感染,可能会一辈子影响脚部行走功能。以防万一,可采用最大治疗力度。
她说:德国医疗重在预防,他这种做法眼光是长远的,现在给你多治疗一点,花费不大,就可防患于未燃。但要是留下隐患,等你老了,可能会有各种脚部疾病、行动不便造成其他伤病、甚至需要手术,需要的保险花费就更多了,你的生活质量也会差很多,于你、于保险来说,都太不划算了……况且德国医院医生看病,和诊所医生不一样,不用考虑保险,从医者之心来说,他做的决定,对你是最有利的。
朋友又笑着打趣我:知道你觉得德国医疗不好,但这种程度的信任还是可以有的……
朋友的电话刚挂掉,急诊科医生敲门回来了。他神色郑重,语气耐心地说:“我刚刚和病毒系教授通话,我俩讨论了有十分钟,考虑了所有的可能性,都排除了打狂犬疫苗的必要性,希望这样可以让你安心一点。”
我忽然有点感动。
柏林夏里特医院是德国最大的大学附属医院,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地位,应该和国内的301差不多。能在这里当医生,哪怕只是急诊医生,水平也是拔尖的。但是,在被我质疑治疗方案后,这位天之骄子没有生气,也没生硬地强迫我接受他的方案,而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并想方设法地,让我从心里真正接受他的治疗方案。
不管他的医术如何,这份宽和耐心的医者仁心,已经很不简单。
为什么日常就医和医院就医的感受这么不同呢?为什么德国医生有时特别保守,有时又会过度治疗呢?德国的医疗水平到底如何呢?
作为世界最早建立的公共医疗体系,德国法定医疗系统已经有近140年的历史。1883年,在德国著名铁血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德意志帝国国会颁布了《疾病保险法》,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医疗保险系统。一开始,企业雇员只有缴纳工资一定额度后,才能享受医保,经过不断修改、演化,现在的德国医保,涵盖率已近100%——基本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险。也就是说:工作的人,需要按工资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而没有工作的儿童、家庭主妇、失业人员、退休人士,可以直接免费享受医疗。这其中,大概有90%的人是法定公立医保,10%左右是私保。但无论公私保,除了少量门诊药费外,看病都是全额报销。
身体健康的普通人,可能对这个全额报销没什么感觉,但如果是自己或家人有重病,就能深刻体验到这四个字的份量了。前一段在网上走红的体操老将丘索维金娜,原本是乌兹别克斯坦人,曾是乌国最有实力夺奖牌的运动员之一。她退役后和男友结婚生子,但很不幸,儿子两三岁就得了白血病,医疗费需要大概12万欧元,一家人倾家荡产都凑不齐这份钱。眼看儿子的治疗,要因为昂贵的费用而中断,丘索维金娜只能在23岁重返体操赛场,挣奖金给儿子治病。但她拿了不少奖牌,依旧入不敷出,最后只能改了国籍,代表德国出战,让儿子像德国孩子一样享用免费的医疗保险。在德国医生照顾下,她儿子的白血病最终得以痊愈,成为一个健康的正常年轻人。
让人能够病得有尊严,是德国社会保障系统最成功的一点。当然,这种全面免费的医保制度,也不是没有弊端的:如果监管不力,很容易出现过度医疗、收支不平衡的情况。在2003年,德国医保亏空达到了25亿欧元,到2004年,整个医疗保险系统赤字更加严重,几乎破产。政府一再提高缴纳的保险额度,工资占比从8%提到14%,依然做不到收支平衡,只好开始各种节流:一,为限制过度就医,原来的免费就诊,改为每季度收费10欧元;二,住院治疗时,病人要缴纳10%的住院费用,总额不超过300欧元;三,取消一些医保项目,如丧葬费、假牙费、部分眼镜费等(查资料时看到这一点,我惊了,早先的德国医保连丧葬费都包吗?这是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程服务吧……);四,成立联邦药品质量与经济性检验中心,从疗效和价格的角度对药品进行检验,向医生提供有效药物清单,控制医生药物处方额;五,改革医疗保险体制结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强透明度。这些措施非常有效,施行一段时间后,德国医保居然开始盈利了……
但老人们的民怨太大,很快,第一项和第二项措施就取消了,德国又重新回到了免费就医、免费住院的情况。但控制医生处方开支总额的措施一直保留了下来,也就是说,医生没有随便开药的自由,他们的处方,每季都会被保险公司审核,防止过度用药、滥用高价药。所以一般年轻人去诊所看病,如果只是一般的头疼脑热,就会有种医生死活不愿开药的感受。
“好钢用到刀刃上,不给你开药,说明你就没啥事儿”,是德国医疗的基础逻辑。预防为上,治疗为下策,是德国医疗的另一个基本逻辑。比如疫苗,从婴儿期起,凡是需要的疫苗,儿科医生都会准时免费给孩子打针,成人也是,很多在其他国家收费的疫苗,在德国都是医保报销。比如癌症筛选,女性会定时被妇科医生提醒,定时做宫颈癌、乳腺癌症的筛选,上周,我就刚刚接到妇科医生的信,提醒我该去做今年的筛查。还有一些其他的癌症筛查,如果自愿去做,医保甚至会给小额的现金奖励。再比如体检,有很多体检项目,都是免费甚至带有奖励的,各大医保网站上都有详细内容。对待动物也一样,预防为上:家养的猫狗,农场的鸡牛羊,都会严格系统地打疫苗,连野生动物,也会经常在野外投喂口服疫苗。所以文初的医生才有自信说:德国已经没有狂犬病了。
作为定居德国的中国人,我常常在看着中国的高速发展时,又感受着德国的效率低下,两者对比太鲜明,让我经常对德国的医疗、经济、教育等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甚至隐隐有点轻视,觉得德国要不行了,几十年的强国说不定哪天就崩了。但这一次的医院体验,和之后查资料这些天,让我还是长出了一点敬畏之心:一百多年的经验不是白攒的,多年的工业霸主不是白当的,德国的医保体系,以及与之伴生的监管系统,确实有过人之处,确实为自己的人民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真希望有一天,咱们中国也能建立起符合国情的、让人人都能病得有尊严、病得后顾无忧的医疗保障系统!
写在后面的冷知识:说起19世纪的德国首相俾斯麦,大家估计都会想到他的军政业绩:统一分裂的德国、振兴萎靡的德国经济、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很少有人知道,他还对人类社会保障体系做出很大贡献:除了建立了第一个医疗保险系统外,在1884年和1889年,他会还颁布了《意外伤害保险法》和《伤残老年保险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意外保险和养老保险系统。后世其他国家的社保系统,都是从这三部法律演变而来的。没想到吧,这么个铁血残酷、军事值爆表的首相,还是个心怀大爱、胸有沟壑的人……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在德国被狗咬了,为什么医生死活不给我打狂犬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