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熟知的六味地黄丸,是北宋第一儿科专家钱乙所创的方子。不过,它的起源并非钱乙,而是基于《伤寒杂病论》中的崔氏八味丸。这崔氏八味丸因出现在《金匮要略》中,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又叫桂附地黄丸。但现今的药厂生产的“金匮肾气丸”与古代的配方有所不同,它是在原方基础上添加了车前子、牛膝两味药,名为济生肾气丸。钱乙根据《小儿药证直诀》中论述小儿是纯阳之体的观点,去掉了金匮肾气丸中的桂枝和附子,仅保留了六味药材: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
哪些病症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
一是慢性疲劳患者,若符合肝肾阴虚的病症,推荐服用两周到一个月;二是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有时需配合其他药品;三是一些肝肾阴虚早期表现的亚健康状态人群,如失眠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服用。
具体来说,对于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遗精、眩晕耳鸣、头痛面赤、咽干口渴、小便多、疲倦乏力、浮肿、虚火牙痛、牙龈充血等症状的患者,服用六味地黄丸通常有效。但肾阳虚者不适用,以免适得其反。此外,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患者,若符合肝肾阴虚的症候,也可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方法食用。但脾胃虚弱者最好在饭后半小时服用,避免长期服用对胃肠造成伤害。
六味地黄丸的最佳服用时间
六味地黄丸最好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以便药物成分能直接与胃黏膜接触,避免受胃内食物稀释影响药效。由于它属于滋阴补肾的药物,服药期间最好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燥热辛辣的食物,以清淡饮食为宜。服用剂量、次数、时间应根据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哪些人服用六味地黄丸可能适得其反?
六味地黄丸并非纯补药,而是补泻兼施的处方,更适合肾阴虚的人。健康人群若无明显肾阴虚症状,不宜自行长期服用。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也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也不宜服用,因为其中阴柔的药较多,可能妨碍消化功能。中老年人脾胃功能一般较弱,服用时需谨慎。年轻人若有肝脾湿热、肺热者,服用后可能加重湿热,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感冒时也不宜服用,因为它不利于解表散邪。
感冒期间应暂停服用
处于外感(感冒)阶段的人,即使属于肾阴虚,平时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市民最好暂停服用。因为感冒时的主要治疗原则是解表散邪,而六味地黄丸是补益滋腻的药物,两者的作用方向相反。此外,六味地黄丸不能与利福平同服,因为它含有山萸肉,可能增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此药补肾杠杠好,但是四种人不能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