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宫颈糜烂”,许多人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一些负面的联想,如作风问题或生活不检点。然而,事实上,很多有性生活的女性在妇科检查时都会被告知存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当她们听到“糜烂”二字时,往往会感到恐慌。
那么,宫颈糜烂究竟是什么样的疾病?是否需要治疗?会不会恶化为癌症?
被误解和妖魔化的“宫颈糜烂”确实给许多人带来了困扰。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释一下。
实际上,宫颈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烂”,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子宫颈位于子宫下部,它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靠近阴道内的是鳞状上皮细胞,而靠近子宫方向的是柱状上皮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两种细胞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
当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高时,柱状上皮细胞会向外延伸异位、外翻,外移至子宫颈阴道部。但当雌激素水平下降后,柱状上皮细胞又开始退回宫颈管内。由于外翻的柱状上皮细胞在肉眼观察下呈红色,形似糜烂,因此在过去被错误地称为“宫颈糜烂”。
实际上,我国在2008年已经正式取消了这一说法,改为“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并非指上皮脱落引起的真性糜烂,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宫颈糜烂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症状,少数由于宫颈的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阴道分泌物有时带血;妇科检查、性生活期间或之后阴道流血;性生活期间或之后疼痛。合并宫颈炎时,还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发黄、有异味等表现。
那么,是否意味着只要出现这些症状就必须选择治疗呢?
单纯的“宫颈糜烂”并不需要治疗,即生理性宫颈糜烂。生理性宫颈糜烂的宫颈一般形态规整,表面呈淡红色且没有分泌物覆盖,阴道无白带增多等异常表现。对健康影响不大,也不会影响生育。
但很多时候,宫颈糜烂还会和很多妇科疾病同时存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治疗了,也就是病理性糜烂。按照糜烂面积的大小,可分为轻、中、重三度。不同程度的糜烂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如轻度糜烂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重度糜烂则可能伴随多种症状。
病理性宫颈糜烂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对于糜烂面积较小、炎症程度较浅的患者,通常选用抗生素局部用药或中药治疗。但对于糜烂面积较大、炎症程度较深的患者,通常选用物理疗法,如激光疗法和冷冻疗法。
许多女性之所以害怕宫颈糜烂,其实还是担心宫颈癌。实际上,宫颈癌与宫颈糜烂并无关联,宫颈癌的真正元凶是HPV病毒。因此,有“宫颈糜烂”的女性不一定会得宫颈癌,没有“宫颈糜烂”的女性,也可能得宫颈癌。
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好的方法直接预防宫颈糜烂,但可以通过减少宫颈炎症的发生,从而降低其发生率。建议女性在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过度清洁阴道,不要过早有性行为,同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除此之外,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每两年进行一次宫颈筛查。
总之,对于宫颈糜烂,我们需要摒弃过去的错误观念,正确认识它。同时,定期进行宫颈筛查,以确保自身的健康。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生活不检点宫颈糜烂?实际上宫颈糜烂不是病!与宫颈癌更没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