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种常见癌症中,胃癌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种,它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以高死亡率和低就诊率著称,在我国更是各类肿瘤中的"领头羊"。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胃癌40万例,死亡35万例,其新发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40%。临床上,由于胃癌患者早期就诊率偏低,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这无疑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患者的痛苦。
一、胃癌的预警信号 胃癌在发病前可能释放出多种信号,只是往往被患者忽视。那么,胃癌早期的主要预警信号有哪些呢?主要包括以下五大信号:
(一)胃部疼痛 初期可能仅为上腹部不适、膨胀或沉重感,心窝处偶尔隐隐作痛,常被误认为是胃炎或溃疡病。特别是胃窦部癌,常可引起节律性疼痛,与溃疡病症状相似。
(二)食欲减退 常表现为消瘦、乏力,这是胃癌的首发症状之一,约40%的患者会出现。很多患者因餐后饱胀、打嗝而自行控制饮食,导致体重逐渐减轻。
(三)恶心呕吐 早期可能仅有食后饱胀及恶心感,这往往是由于肿瘤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所致。
(四)出血和黑便 早期胃癌约有20%的患者会出现出血和黑便症状。对于无胃病史的老年患者,一旦出现黑便,应警惕胃癌的可能。
(五)上腹部深压痛 上腹部深压时出现疼痛,有时可伴有轻度肌紧张,这常是早期胃癌的唯一体征。
二、胃癌的分期 胃癌按浸润胃壁的深度可分为早期胃癌和中晚期胃癌。癌组织分布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者,无论面积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视为早期胃癌;侵至肌层者为中期胃癌,而侵达浆膜层者或浆膜以外者为晚期胃癌。
(一)早期胃癌的症状 早期胃癌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感。对于40岁以上的患者,若突然出现以下情况,应引起注意:
- 顽固性上腹部饱胀感、食欲不振或消化道出血。
- 上腹部疼痛不规律,餐后加重,伴泛酸,且抗酸、解痉剂无效。
- 大便潜血试验持续呈阳性,或进行性贫血。
- 体重减轻,疲倦无力,约五分之二的患者会出现进行性消瘦,晚期更为明显。
(二)中晚期胃癌的症状
- 当癌细胞浸润穿透浆膜而侵犯胰腺时,会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
- 出现梗阻症状,如贲门或胃底癌引起的下咽困难,胃窦癌引起的幽门梗阻症状,腹部可触及肿块。
- 癌肿表面形成溃疡时,则出现呕血和黑便。
-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发生腹水及病理性骨折。
- 直肠显包块,表明有直肠膀胱转移。
- 肺部及卵巢也可能有转移。
三、胃癌的诊断 每一个怀疑患有胃癌的人都必须接受以下检查:
(一)胃镜检查 胃镜能直接观察胃内各部位,可发现早期胃癌,对良性和恶性溃疡进行鉴别,确定胃癌的类型和病灶浸润的范围,并可对癌前期病变进行随访检查。为提高肉眼辨别力,可利用染色剂对黏膜进行染色,使病变部位显示更为清楚。
(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 对于不适宜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可使用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来诊断胃癌。此检查方法已有较长的历史,目前仍是诊断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发现病变范围仅约1厘米的黏膜内癌。
(三)病理活检 病理活检是确诊胃癌的最重要证据之一。胃镜检查与病理活检联合应用,诊断胃癌的准确率可达97.4%。活检的组织须在胃镜下从可疑胃癌病变处钳取。
此外,超声内镜、胃液分析、胃癌液胚抗原、大便隐血试验等检查也可作为诊断胃癌的参考依据。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体重锐减、胃疼出血…胃癌早期的5大“信号”及检查指南|临床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