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有了各种藓,脚气等真菌感染之后,我们可以用这些药物

当我们有了各种藓,脚气等真菌感染之后,我们可以用这些药物

靳丁梦 2024-12-17 家庭养生 901 次浏览 0个评论

当人体遭遇真菌感染时,必须依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抗真菌药物主要分为抗表层真菌和深层真菌两大类,其中常见的包括灰黄霉素、克念菌素、克霉唑制霉菌素、球红霉素等。它们的分类方法多样,可按照作用部位分为治疗浅表真菌感染药物和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或按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以下是抗真菌药物的主要分类和介绍:

  1. 尼可霉素类:其主要成分X和Z,均源于链霉素属的发酵液。尼可霉素通过抑制真菌专有的几丁质合成酶,阻断真菌细胞壁所必需的几丁质的合成,引起真菌细胞的膨胀和破裂。由于哺乳动物细胞中不存在几丁质合成酶和几丁质,因此尼可霉素对真菌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哺乳动物的毒性非常低。
  2. 棘白菌素类:作为1.3-β-D-葡聚糖合成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此类化合物在抑制其生物活性的同时,不影响核酸和甘露聚糖的生物合成。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但在人体细胞中不存在。
  3. 多烯类:包括两性霉素B及其衍生物,通过与真菌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上的甾醇发生交互作用,导致细胞膜产生水溶性的孔道,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最终导致重要的细胞内容物流失而造成菌体死亡。
  4. 三唑类:吡咯类抗真菌药,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此类药物的主要靶酶是14-去甲基酶,通过抑制该酶的催化活性,阻止麦角甾醇合成,使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受阻,导致真菌细胞破裂死亡。
  5. 氟尿嘧啶类:5-氟尿嘧啶通过抑制胸腺嘧啶合成酶,阻止DNA的合成,从而抑制真菌细胞的生长。
  6. β-1.3-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此类药物能特异性作用于真菌特有的细胞壁成分β-1.3-D-葡聚糖合成酶,从而阻断真菌细胞壁的合成。
  7. 甘露糖糖蛋白合成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与真菌细胞壁甘露糖糖蛋白结合形成钙依赖性三元复合物,该复合物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导致胞内钾外流从而杀伤真菌。

贝那米星A和普那米星A等,在体外几乎对所有致病真菌都有效,且对耐氟康唑和氟胞嘧啶菌株也显示了较强的活性。

除了上述药物,还有鞘磷脂类抗真菌药,它们通过抑制鞘磷脂合成来发挥作用。此外,还有一些正在研究中的抗真菌药物,如Iturins类和Syringomycins类,它们通过影响细胞膜表面张力或增加离子的转膜流出,改变膜电位来发挥作用。

总结来说,抗真菌药物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医也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养生防病保健的目的。疾病的发生与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有关,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而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况下也会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平时应注重养生,保持身体健康。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当我们有了各种藓,脚气等真菌感染之后,我们可以用这些药物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