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慢性、获得性面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常见于亚洲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达30%。临床表现为对称分布于面颊、前额及下颌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边界不清,深浅不一。其形成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日光照射、性激素水平变化、黑素合成增加、皮损处血管增生、炎症反应及皮肤屏障受损等因素。此外,睡眠障碍、使用劣质化妆品、热辐射接触、甲状腺疾病、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肝脏疾病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黄褐斑。
针对活动期黄褐斑的药物治疗,包括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内服药物主要有氨甲环酸、甘草酸苷、维生素C和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氨甲环酸具有抗纤维蛋白溶酶作用,可能通过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减少黑素合成,同时抑制血管增生,减轻红斑。甘草酸苷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炎症因子产生,起到抗炎作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分别通过阻止多巴氧化,抑制黑素合成和抗氧化作用,对治疗黄褐斑有积极效果。谷胱甘肽则通过其巯基与酪氨酸酶中铜离子结合,抑制酶活性,减少黑素生成。
外用药物包括氢醌乳膏、维A酸软膏和壬二酸软膏。氢醌乳膏是治疗黄褐斑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酪氨酸转化为3,4-二羟基丙氨酸的酶氧化作用,产生可逆性的皮肤褪色。维A酸通过影响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对酪氨酸羟化酶、多巴氧化酶及二羟基吲哚氧化酶等三型催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降低黑色素形成、减轻皮肤色素沉着。壬二酸软膏则有抑菌活性,能使角质层变薄,抑制粉刺形成。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各自的不良反应和禁忌。例如,氨甲环酸与避孕药联用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作用,甘草酸苷可能导致低钾血症、高血压和横纹肌溶解,维生素C和E联合应用可增强抗黄褐斑的疗效,但长期服用可能产生腹泻、结石等不良反应。维A酸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红斑及瘙痒、烧灼等,且对育龄期女性禁用。而壬二酸软膏的不良反应一般比较轻微,但仍需留意。
如需获取更多药物相关信息,请点赞并关注。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七种黄褐斑治疗药物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