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占相
秋阳洒满大地,正是晒谷的好时节。
我的老家四面环山,抬头便是碧空如洗的天空,根据经验判断,这是一个晴朗的好日子,适合晒谷。
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晒席纷纷铺开,形状各异,大小不一,轻便实用,各尽其用。打开谷仓,用竹箩筐将稻谷一一取出,金黄的谷粒倾泻而下,粒粒饱满,颗颗丰实。在阳光的照耀下,男人们古铜色的皮肤与金黄的谷粒相映成趣,展现出整个村庄的收获与希望。
寨子中央的小晒坝最为热闹。水泥地面经过清扫,无需晒席,直接将谷粒倾倒而下。每家都有固定的区域,晒谷因此井然有序,这里也因此被称为“晒坝”。阳光照射下,稻谷逐渐舒展开来,伴随着嚓嚓之声,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香味——这是稻谷与阳光交融的味道,令人仿佛又回到了耕种的场景。
忙碌过后,整个寨子除了菜园子,只要是稍微平整的地块,都铺上了稻谷,一片金黄。此时,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男的靠着树,坦胸露背,点燃烟斗,随意聊天;女的则补衣纳鞋,或谈论家常,寨子的往事被她们一次次提及,并不断演绎成新的版本。
话题再远,最终都会回到“稻谷”这一主题上。丰收对整个寨子来说都是喜事,但具体到每户人家就有所不同了。谷子就在眼前,一年的收成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出来,大家都心知肚明,晒谷——晒的是家底,是厚是薄一目了然。谦虚的人会说自己笨手笨脚,得此收成全靠老天的眷顾;爱炫耀的人会拍拍胸脯,自称是如何留心时节,精心耕耘;细心的人则会走到别家的谷粒旁,仔细观察,反复琢磨,甚至放到嘴里咀嚼,然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人甚至直接躺在谷堆上,满身的谷粒,满脸的惬意。
阳光愈发强烈,若仔细聆听,便能听到吱吱的声音,那是谷粒的蜕变,是青黄色的谷壳在散去最后的水分。这期间,小鸡麻雀也前来光顾,它们不客气地叽叽喳喳地吃上一顿,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去,毫不拘束。守谷的人们有时会疏忽,比如摆摊、打盹、回屋做事,大多数情况下,就任它们自由来去,尽情啄食。不过,谷粒似乎并未减少,只是日头渐渐西斜。
晒谷看似简单,实则有许多讲究。晒谷者需要细心打理,确保谷粒既透气又均匀地受晒。大家会留意晒谷场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放下其他事情,忙活起来:有的拿起谷耙,反复翻动谷粒;有的赤着脚,用脚板在谷粒中“滑行”,划出一道道清晰的线条。远远望去,整个晒谷场块状分明,线条纵横交错,宛如一幅未干的油画。
当阳光逐渐离开晒谷场,收谷的时间就到了。此时,上山劳作的人们也回来了,小孩子们把牛儿赶进圈后,也加入到收谷的行列。大家分工明确,紧密配合,确保谷粒成堆,装箩的人小心翼翼,尽量不让一粒谷粒溢出。这些谷粒,不久后将成为白生生的大米饭,滋养着勤劳质朴的人们。
谷已归仓,黄昏慢慢笼罩整个村落,晒谷场逐渐归于平静。凉爽的风从田垄吹来,夹杂着稻茬的味道。这味道飘到每个家庭的饭桌上,融入热气腾腾的米饭中。有人兴起喝起米酒,唱起山歌,尽情释放内心的舒畅。大家都说,照这风清气朗,明天又是一个晒谷的好天气。
【作者简介】陈占相,布依族,贵州省黔南州作家协会会员,惠水布依学会理事,作品多次在报刊杂志发表,擅长乡土文学创作。
【投稿说明】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mailto:[email protected]),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澳门一码一肖一特一中管家婆,国产化作答解释落实:乡土散文:晒谷 》